作者在线搜索
陈劢
清
3首诗词
- [清] - 陈劢荆公宰吾鄞,学校振士风。荆公在我鄞地当政,振兴了学校风气,提升了士人风范。石台足师表,楼王皆儒宗。石台作为表率之处,楼王均为儒学宗师。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他留心于水利工程,详细记录在游历的笔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无论是旱灾还是水灾,都关切到民众的疾苦,他往返奔波,劳心劳力。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当时实行的青苗法,给村里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旦秉钧轴,方期恢前功。一旦他掌握了重要的权力,就期望能够恢复并扩大以前的功绩。任使非其人,海内滋怨恫。如果任用的人选不当,那么全国都会因此而受苦。近世行社仓,藉口师徽公。近世以来实行的社仓制度,是以先前的徽公为榜样而设立的。良法鲜美意,流弊又安穷。即使是良好的法律和美好的意图,也可能会有弊端产生,这种问题永远都没有尽头。社仓与青苗,得失将毋同。社仓与青苗法,它们的得失或许并不相同。
- [清] - 陈劢昔诵皮陆唱和诗,惜未亲探四明岩壑奇。我曾经背诵过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唱和诗,却未曾亲自去探访过四明山的岩壑奇景。又闻支山杖锡亦崭绝,山前石壁峭若屏风列。又听说支山杖锡的景色也很壮观,山前的石壁陡峭得像屏风一样排列。上题四明山心四隶字,大书深刻传是汉人笔。在石壁上题写着“四明山心”四个隶字,大字深刻,相传是汉人的笔迹。生长是邦数十年,名山欲访心惘然。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几十年,想去名山游览却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友裹粮携酒榼,舍舟登陆直穷山之巅。我的朋友背负着粮食和酒壶,舍弃舟船,走上了陆地,一直走到山的顶端。忽睹巨石高十丈,似从太华擘仙掌。忽然看到一块巨石高达十丈,好像是从太华山裂开的仙掌。耸身特立傍悬崖,瞻之在前非惝恍。它耸身特立,紧挨着悬崖,看起来就在眼前,不是幻觉。汉人隶法称奇古,碑版照耀遍寰宇。汉人的隶书被誉为奇古,碑刻照耀着整个世界。字形不过一二寸,摩崖大书人罕睹。但是字迹只有一二寸大小,摩崖上的大字却很少有人看到。昔年嘉定钱宫檐,来修县志夸博淹。昔年嘉定钱宫檐来修县志,夸赞博学多才。广搜唐宋金石刻,录近弃远一任遗珠沧海潜。他广泛收集唐宋金石刻,但只收录近期的,舍弃了远古的,这让很多珍贵的发现沉没在沧海中。我友嗜古真成癖,济胜更饶腰脚力。我的朋友嗜好古代文化真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体格健壮,脚力过人。归贻拓本纸墨新,惠我奚啻百朋锡。吁嗟乎!他回来后送给了我新的拓本,这对我而言,何止是百朋锡(古代一种货币单位)的恩惠啊!开辟以来有此山,此书历劫未蚀苔藓斑。自开辟以来就有这座山,而这本书历经灾难却未被磨灭,依然保留着它原有的苔藓斑驳。得毋山灵默呵护,特使千古奇迹长留天地间。这大概是因为山灵默默地呵护着它吧,使得千古奇迹得以长留天地间。
- [清] - 陈劢太白名山古鄮东,结茅自晋永康中。在太白山名山的鄮东地区,有一座古老的结茅屋,自晋朝永康年间就已存在。育王晋松化龙去,天童古柏犹青葱。曾经育王山的晋松已经化为龙飞走,而天童山上的古柏却依然青葱茂盛。此柏未知何代植,大都伯仲之间肩随从。这棵古柏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种植的,大概与其他古树一样,历经岁月,肩并肩地生长。昔闻天童山下路,二十里外皆青松。以前听说天童山下的路上,二十里外都是青松翠绿。载披《图志》稽古迹,诗句曾记王荆公。翻阅《图志》查证古迹,诗句中曾被王荆公记录。今亦凋枯殆将尽,纵有新栽,不敌老干常蒙茸。现在这棵古柏也面临着凋落枯萎的命运,即使有新种植的树木,也无法与老树的茂盛相抗衡。幸哉此柏尚苍古,至今兀立山之中。幸运的是,这棵古柏依然苍劲古朴,至今还屹立山中。无异孔明庙前树,根如铁石柯青铜。它与孔明庙前的树无异,根深如铁石,枝干似青铜。我来偶然憩林下,两耳谡谡闻清风。我偶然在林下休息,耳边传来清风的呼啸声。问尔何由得年寿,雨露岂独私化工。询问这棵柏树为何能如此长寿,是因为雨露的恩泽只偏爱它吗?若非山灵暗呵护,得毋佛力广大多神能。或许是因为山灵暗中呵护,或者是佛的力量广大,有着神奇的能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