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
怀旧
抒怀
赞美
歌颂
山水
田园
离别
送别
读书
惜时

译文

看着东南方向的汉朝使者节,四匹高头大马在宽广的大道上奔驰。
必须相信,七闽之地还有福星降临。
庭中的青草生机勃勃,自得其乐,榕树的树荫下,秋日的景色宁静而美好。
询问你,何处能寻得你这样的人才,大概在蓬莱仙岛吧。我自顾自地笑起来,如今人已老。
虽然现在无所事事,但我心存遗憾,总觉得需要做什么。还记得在江湖上漂泊的十几年,我厌倦了手持旌纛的生活。
我这样的才能无处可用,就像容易清除的杂草一样,没有深深的根茎。
我只希望能用优美的语言创作出新的作品,用精美的辞藻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满江红·其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他以豪放派见长,此词则体现了其一贯的雄浑豪迈风格。词中以“汉节东南”起笔,象征着朝廷的威仪和国家的气派,描述了东南地区的繁荣景象,仿佛福星降临,为地方带来了福祉。接下来,词人通过写庭院草木繁茂和榕阴静谧,表达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暗示了对主人高尚品质的赞美。然而,词意一转,词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壮志未酬,心中充满遗憾。他回忆起过去的十年,厌倦了持节征战的生活,感觉自己才能未被充分施展,如同无根之水,无所依托。最后,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希望能寻觅佳句来回应对方的新词,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却自愧不如。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国家的忠诚,又有个人的感慨,展现了辛弃疾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早春喜宛平陈健夫枉顾沙亭村居(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怜予栖遁处,谷口四无邻。白鹭须孤往,青山少一人。弄书儿女小,为道岁时新。未有蠲愁物,凭君赋绝伦。
寄沈友卿江宁十二韵
清·王存
七载炎州别,相望阅岁寒。羁孤转江海,旅食守丛残。枯树馀生在,狂花瞥眼看。枭鸾一毛羽,蛟蜃各波澜。错有量金铸,饥愁买玉餐。自然堪陨涕,何处足凭阑。念子从军幕,论文据将坛。新.....
灵叟归蜀
宋·释智朋
半生清苦衲无畦,惟有莎庭积雪知。眼带东南海色碧,莫和烟雨看峨眉。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
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赠郑山人
唐·皇甫冉
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乍见还州里,全非隐姓名。枉帆临海峤,贳酒秣陵城。伐木吴山晓,持竿越水清。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忽尔辞林壑,高歌至上京。避.....
寄石泉云间明府叔(其二)
宋·陈必复
异政人能说,新吟客为传。一官清似水,万事信于天。养鹤分厨料,收书出俸钱。昼庭少公事,闭阁抱琴眠。
题鸿山邹校理溪山小隐
明·谢晋
旧叶梁溪上,青山带草堂。地形殊锦里,风景似潇湘。竹树疏还密,蘋芜绿更香。几家遥隔浦,一径别归庄。鹤伴寻诗杖,鸥随载酒航。林霏浮墅色,帘影动波光。苔厚封琴荐,花轻点笔床。樵.....
山中即事四首(其四)
明·吴琏
一入青山即当仙,野禽幽鹿伴清眠。诗书剩买无论价,风月频赊不用钱。林外軥辀花外蝶,径中松竹雨中莲。少开老眼成真趣,翻恨红尘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