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便
寿
悼亡
饮酒
抒情
哲理
节制
养生
养生
劝酒

译文

译文:有一个人去学仙术,另一个人去学佛法。
译文:学仙的人喝下千杯酒后,醉得像一团泥一样,他们的皮肤和骨骼就像金石一样坚硬。
译文:而学佛的人不饮酒也能保持健康强壮,他们的寿命可以达到千百岁之久。
译文:尽管已经过了八十多年,但他们最终会进入涅槃的境界,但在此之前,他们仍会享受杯中之物(可能是指酒或者其他饮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卜算子·饮酒成病》中的片段,主要通过对比描绘了两位人物的不同选择和生活方式。前两句“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简洁明快地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追求:一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仙道,另一人则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的佛法。接下来的四句详细描绘了这两种修行方式的特点:“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仙人纵情饮酒,看似沉迷,但身体却坚韧如金石,暗示修炼带来的超凡体质。而“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则强调佛家戒律下的健康长寿,即使不饮酒也能保持身体健康。最后两句“八十馀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理解,认为即使是修行者,面对生命的终点——涅槃,也应享受当下,适当饮酒,活在当下。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人生选择和生死观,体现了辛弃疾豪放洒脱的个性。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尹君七十又一生日赠之(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养寿知多术,长生亦尹洪。但能生肉角,不必更方瞳。种药先蔘草,餐花及桂丛。长予才五岁,早晚古稀同。
识村翁语
宋·陈造
山僧一生餍山蔌,溪叟所仰才鱼菽。闯首侯家与相家,珍膳不应填汝腹。百二岁翁清且羸,茵坐鼎食宁其宜。焉知暂饱博长往,谷神震怒脾媪悲。官家颗粒皆民力,此禄食之须此骨。两翁妄食寿.....
金虎白龙诗(其一)
唐·张果
铅汞传法百万秋,几人认得几人修。若教世上知灵药,天上神仙似水流。
寄题张真人耆山精舍
明·王称
旭日初霞晃翠屏,琅玕芝草近珠庭。玉箫吹彻鸾初下,丹液凝成鼎自扃。海阔传缄曾命鹤,夜深飞佩欲骑星。洞中石瀡移仙乳,云际松根长茯苓。象■朱幡朝太乙,宝函金诀授玄经。凡情久断悬.....
村居四首(其二)
元末明初·王冕
茅屋人看小,我居殊觉宽。云开山满座,雨过草平阑。古意琴三叠,清风竹万竿。养生无别具,壁上破瓢箪。
哀祝明远
元·李存
我昔游师门,与子始相识。襟怀蔼春气,颜色泽而皙。怜我学无方,为我数开迪。子言虽恳恳,奈此正茅塞。他时七月暑,子与舒元易。芒鞋杖而盖,访我到荒僻。松阴作参坐,快饮不馀滴。清.....
次竹樽韵
宋·吴则礼
北湖饭豆病且癯,经年不问觞为壶。谁令如许彭亨腹,时唤曲生浇老儒。此君风味美无有,会与渊明著名酒。侏儒饱死非缔交,仍挽皤罂作寮友。堂上烛灭渠快哉,一饮一石今尘埃。此君莫遣太.....
五子守仙丸歌
唐·张果
返老成少是还丹,不得守仙亦大难。愁见鬓斑令却黑,一日但服三十丸。松竹本自无艳色,金液因从火制乾。五子可定千秋旨,百岁如同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