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其
七
)
重
到
云
岩
戏
徐
斯
远
君
家
玉
雪
花
如
屋
。
未
应
山
下
成
三
宿
。
啼
鸟
几
曾
催
。
西
风
犹
未
来
。
山
房
连
石
径
。
云
卧
衣
裳
冷
。
倩
得
李
延
年
。
清
歌
送
上
天
。
写景
地点
写山
山水
抒情
送别
怀古
情感
友情
赞颂
咏物
译文
你的玉雪像屋子一样白。你不应该只停留在山下停留三宿。鸟儿何时曾催促过你?
西风还没有吹来。山房沿着石径延伸。躺在云中,衣裳感到寒冷。
仿佛请来了李延年(古代的乐师)。他唱着清歌,送歌声到天上。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而宁静的山居画面。"君家玉雪花如屋"运用比喻,将洁白的雪花比作美玉般晶莹,形容云岩处的雪景如同玉屋般华美。"未应山下成三宿"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不愿轻易离去,哪怕多停留一晚。"啼鸟几曾催"通过鸟鸣反衬出环境的静谧,啼鸟并未催促,反而增添了山间的闲适。"西风犹未来"进一步强调了秋日的宁静,还未感受到西风吹过,时光仿佛停滞。"山房连石径"描绘了山居小屋与蜿蜒石径相接的景象,显示出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云卧衣裳冷"则写出诗人沉浸在山间云雾中的感觉,衣裳因寒气而显得冰冷,更显出心境的清寂。最后两句"倩得李延年,清歌送上天"引用典故,李延年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此处借他来表达诗人希望有美妙的歌声飘向天际,寓意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音乐之中,传达给远方的朋友徐斯远。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岩的优美景色,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辛弃疾
762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