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东
平
道
中
齐
鲁
西
风
草
树
秋
,
川
原
高
下
过
东
州
。
道
边
白
鹤
来
华
表
,
陌
上
苍
麟
卧
古
丘
。
九
曲
半
应
非
禹
迹
,
三
山
何
处
是
仙
洲
。
经
行
俯
仰
成
今
昔
,
却
忆
当
年
赋
远
游
。
秋日写景
怀古
抒情
秋节
写鸟
白鹤
写风
历史传说
今昔感慨
译文
齐鲁大地,西风劲吹,草木已经秋意盎然。我走过川原,高低错落地穿越了东州。
道路旁,白鹤飞来华表之上;古丘之上,苍麟卧在那里。
九曲之水或许并非禹所治理的遗迹,那三山又在哪里是神仙居住的洲屿呢?
回望过去与现在,行过的地方转眼间就成为了历史的痕迹。我回想起当年曾远游赋诗的情景。
赏析
这首《秋日东平道中》描绘了秋天在东平道上的景色与感受。首句“齐鲁西风草树秋”以“西风”点明季节,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同时“齐鲁”二字则暗示了地点,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地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接下来的“川原高下过东州”,通过“川原”的高低错落,展现了地形的多样性和广阔性,而“过东州”则进一步强调了行进中的动态感。“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白鹤常被视为吉祥之物,华表则是古代宫殿或陵墓前的标志,这里用来形容道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历史久远的意境;“苍麟”即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常与祥瑞相联系,“卧古丘”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历史和自然和谐共存的赞美。“九曲半应非禹迹,三山何处是仙洲”则将视角转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禹迹,指的是大禹治水的足迹,这里用“九曲”与“禹迹”相对照,表达了对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讨;“三山”指的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此处借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最后,“经行俯仰成今昔,却忆当年赋远游”两句,总结了诗人行走在路上的感受,既有对过往时光的感慨,也有对未来旅程的期待。通过“俯仰”二字,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累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探索的渴望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体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猜您喜欢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蝶恋花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谁分雏莺知事早。学语依稀,学舞夸轻妙。新著金衣刚称小。旧家梦里都寻到。忍耐尊前持一笑。歌费尊悭,渐渐伤怀抱。小令银灯应自好。词人莫漫翻长调。
仿杜工部同谷七歌(其五)
明·虞淳熙
雄雉单飞两雌死,大夫归来哭内子。杨家孤坟草萧萧,李家灵衣风靡靡。去岁长安笑语喧,今年晙帐烟尘委。霞帔新裁翟冠好,芳魂不去惊犹视。呜呼五歌兮意难陈,鼓盆欲下还逡巡。
渡白鹭湖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西风瑟瑟吹菰蒲,舟人唤渡白鹭湖。湖光玻璃一色铺,湖波活翠明双矑。翠波潋滟新痕缬,波卷苇花白飞雪。布帆掠波作三折,波影疑是狂龙掣。沙滩惊起闲鸥眠,鸥飞乱点波心天。昔时莲叶何.....
苑里八景诗
清·蔡见先
一角峰峦晓更青,凭江幻作虎头形。荒祠苔印何人到,极浦潮回有客听。骤雨挟同山鸟疾,狂风吹共海鱼腥。黄庭阅后难成梵,九十滩音沸不停。
湘湖草堂为贡友初赋
元·凌云翰
湘湖卜宅似江郊,梅柳同栽已放稍。春雨漏时愁在屋,秋风怒处忆飞茅。莼丝流滑羹长用,荷叶分香饭屡包。买得扁舟梭样大,呼童系在石塘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