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怀古抒怀
秋天篇
情感表达
哲理思考
山水田园

译文

天生形成的瘿木(一种树木)不需要栽种,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酒杯的形状。
落日余晖和留存的晚霞仿佛知道我醉了,长风伴随着月亮,似乎在送来诗歌。
身居官位,忙碌纷扰,身体反而增添了病痛,万事悠哉,我常常独自回首。
无法忍受长安城中小车的喧嚣,我在深深的睡梦中听到如奔雷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后三日再赋》,通过对瘿木自然形态的描绘,寓言人生的沉浮和心境。首句“天生瘿木不须栽”,形象地比喻诗人认为才华出众之人无需刻意追求显达,暗示了他淡泊名利的态度。次句“说与儿童是酒杯”,进一步将瘿木比作饮酒之器,暗指诗人借酒浇愁,寻求心灵的慰藉。“落日留霞知我醉,长风吹月送诗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诗人的情感世界,落日余晖和霞光映照醉态,长风与明月仿佛能感知他的诗意情怀,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深共鸣。接着,“一官扰扰身增病,万事悠悠首独回”,诗人感叹官场纷扰带来的身心疲惫,以及对世间万事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不奈长安小车得,睡乡深处作奔雷”,以长安的小车象征权力与喧嚣,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宁愿在梦中逃避现实的嘈杂,让梦境中的奔雷声显得格外刺耳。整首诗寓情于物,借景抒怀,展现了陈与义深沉的人生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与义

657首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您喜欢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长安逢隐者
唐·于武陵
征车千里至,碾遍六街尘。向此有营地,忽逢无事人。昔时颜未改,浮世路多新。且脱衣沽酒,终南山欲春。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去思堂手植双柳今已成阴因而有感
宋·欧阳修
曲栏高柳拂层檐,却忆初栽映碧潭。人昔共游今孰在,树犹如此我何堪。壮心无复身从老,世事都销酒半酣。后日更来知有几,攀条莫惜驻征骖。
同郭十题杨主簿新厅
唐·高适
华馆曙沈沈,惟良正在今。用材兼柱石,闻物象高深。更得芝兰地,兼营枳棘林。向风扃戟户,当署近棠阴。勿改安卑节,聊闲理剧心。多君有知己,一和郢中吟。
好事近(其四)
宋·程垓
急雨闹冰荷,销尽一襟烦暑。趁取晚凉幽会,近翠阴浓处。风梢危滴撼珠玑,洒面得新句。莫怪玉壶倾尽,待月明归去。
杂诗(其一)
清·顾植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阳春久不作,感怀时一弹。莫谓和者寡,知音良独难。举世尽扰扰,何处结古欢。
次韵苏庭藻见寄庭藻所居号竹堂
宋·周孚
匆匆别后已经年,堂下新篁又长鞭。何日来成渼陂集,只今空寄陕郊篇。封丘正自妨吾乐,畏垒谁能识子贤。俱坐先秦古书累,吾侪流落本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