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便
励志
怀古
读书
亲情
送别

译文

黄金满籯虽财富多,但经书教子比金贵更重要。
贵家子弟却不肯安于享乐,能够心甘情愿地研读经书。
渥洼池常出骏马,鸑鷟(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其实指的是真正的凤凰。
一旦来到我家,父子二人相见,自称都是世代的儒生。
冬日窗前映照着孙康勤学苦读的影子,春日田里儿子正在辛勤地耕作。
突然之间他们西入京城,出门时神态从容,衣襟飘扬。
现在科举考试中也有神童之名,谈论经书、射策之试的都是壮年男子。
古代选拔人才有多种途径,只希望他们能各显其能。
甘罗为秦国丞相的事例并非虚传,世人应看重年轻有为的人才。
他们虽然暂时未能如愿,但也不会轻易辞官归乡,期待他们能通过科举考试后衣锦还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对其儿子的期望与教导。开篇即写黄金满仓,财富有馀,但比不上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接着描述君家有子却不愿意享乐,反而口诵七经,这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渥洼从来产龙驹,鸑鷟乃是真凤雏”两句中,“渥洼”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地方,能够孕育出龙马;“鸑鷟”和“凤雏”都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贵族或圣贤之子。这里通过神话的比喻,强调了儿子的非凡身份和前途无量。接下来,“一朝过我父子俱,自称穷苦世为儒”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与儿子都能够成为儒生,即追求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紧接着,“雪窗夜映孙康书,春陇昼荷儿宽锄”则描绘了儿子在严寒的冬夜认真读书,以及在春天里勤奋劳作的情景。“翻然西入天子都,出门慷慨曳长裾”这两句写出了儿子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前往京城的场景,其中“慷慨”表现了诗人对儿子的鼓励与期望,而“曳长裾”则形象地描绘出行走中的庄重姿态。随后,“神童之科今有无,谈经射策皆壮夫”表达了希望儿子能够在考试中展现其才华,成为像古代神童一样的人物。"古来取士凡数涂,但愿一一令吹竽"则是对历史上选拔才的方式进行反思,并表达出希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评价的愿望。最后,“甘罗相秦理不诬,世人看取掌中珠”写的是甘罗在古代以智慧辅佐君王,而“掌中珠”则是比喻珍贵无比的才华。"折腰未便赋归欤,待君释褐还乡闾"表达了诗人希望儿子能够成功后回来探亲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儿子的期许和教育的描写,以及对科举考试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学问以及个人的修养与成就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读书人仕途的重视和普遍的心态。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