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鸟
咏物
抒情
秋天
情感
思乡

译文

单独的大雁渡过寂寥的空间,飞过天际后留下的声音凄凉哀婉。
天空与大地的景象辽阔,苍茫的云层下沙尘飘飞,寒霜飞雪打压在它美丽的羽毛上。
虽然力弱,却明白危机时刻早已来临;心中存着警惕,能预见其影子所引发的猜疑。
芦洲上迷路不知何处是归处,大雁在空中盘旋徘徊着找寻出路。

赏析

这首《孤雁》诗,由宋代诗人严粲所作,以孤雁的形象为载体,描绘了雁在秋日天空中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它面对自然环境和生存挑战时的智慧与挣扎。首句“一雁度岑寂”,开篇即点明主题,一只孤雁穿越寂静的天空,营造出一种孤高而寂寞的氛围。接着,“流空音响哀”一句,通过雁鸣声的哀伤,进一步强化了雁的孤独感和内心的悲凉情绪。“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雁所处的广阔天地与恶劣环境,同时暗示了雁的羽毛因寒冷而受损,形象地描绘了雁在自然面前的脆弱与无助。“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则揭示了雁的生存智慧与警惕性。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中,雁能够预见到危险并提前做出反应,但这种机警也带来了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最后,“芦洲迷处所,飞绕正徘徊”描绘了雁在寻找栖息地时的迷茫与犹豫,它在芦苇洲间盘旋,试图找到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体现了雁在艰难环境中寻求生存的挣扎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孤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残酷,更深刻地反映了生命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对自由与安宁的永恒追求。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