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山水田园
怀古抒情
赞美景物
送别情感

译文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仙人的足迹,内心虔诚就能远离尘世的烦恼。
美好的江山融入了诗中增添了诗的力量,看到丰盛的藻类不禁为之动容。
我要离去攀登山岭中的高峤,回来时仍将乘坐平稳的船舟。
不必叹息凄凉冷落,有珍贵的时光要珍惜,真心地畅游。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沈侯见和再次前韵》。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纯净追求。首句“举目皆仙迹”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超凡感受,仿佛每一处都蕴含着神秘与神圣。接着“斋心远俗流”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通过斋心来远离尘世的纷扰。“江山入诗助,蘋藻为神羞”两句,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江山之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而他则以蘋藻(水生植物)自谦,表示自己的微薄之献不足以配得上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色。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后半部分“去矣登危峤,归仍泛稳舟”描述了诗人行旅中的情景,无论是攀登险峻的山峰,还是乘船于平稳的江面,都充满了探索与自由的精神。最后“何劳叹萧索,无惜话真游”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真正旅行意义的理解,即旅行不仅是为了欣赏外在的风景,更是心灵的洗礼与成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境界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中饮酒
宋·陆游
百屋堆金钱,万户封公侯。富贵人所羡,熟计终缪悠。有酒君但饮,有山君但游。虽云亦梦事,要是胜一筹。独醉新丰市,遗魂招马周。清啸苏门山,旷度交公休。烂烂目如电,凛凛气愈遒。骑.....
初夏闲居八首(其六)
宋·陆游
野水枫林久寄家,惯将枯淡作生涯。小楼有月听吹笛,深院无风看硙茶。静岸葛巾穿荟蔚,闲拖筇杖入谽谺。平居每与儿孙说,切勿人前一语誇。
席上作
宋·陆游
绿波画桨浣花船,清簟疏帘角黍筵。一幅葛巾林下客,百壶春酒饮中仙。散怀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浮世升沉何足计,丹成碧落珥貂蝉。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村夜
宋·陆游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