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
未
岁
除
言
怀
示
诸
弟
侄
子
孙
二
首
(
其
一
)
得
请
归
田
弛
负
儋
,
满
头
霜
雪
鬓
䰐
鬖
。
高
斋
屈
指
呵
呵
笑
,
明
日
新
春
七
十
三
。
抒情
佳节
岁旦
新年
老年
年老
负儋
归田
译文
得到允许辞官归乡解下担子,满头霜雪鬓发斑白。
在高斋中屈指计算着日子呵呵欢笑,明天就是新春佳节而我已是七十三岁。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己未年除夕时所作,表达了一种归隐田园、享受天伦之乐的心境。诗中充满了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生活的态度。首句“得请归田弛负儋”,诗人表达了自己获得允许回到田园生活,放下肩上的重担,过上轻松自在的日子的愿望。这里的“归田”不仅指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官场束缚的解脱。“弛负儋”则是卸下负担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摆脱世俗压力后的轻松心情。第二句“满头霜雪鬓䰐鬖”,通过描写头发白如霜雪,鬓发稀疏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年华老去的形象。这一句既是对个人衰老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接下来,“高斋屈指呵呵笑”,诗人想象自己在高雅的书斋里,手指轻轻一数,便发出爽朗的笑声。这笑声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这里的“高斋”象征着精神的高地,而“呵呵笑”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最后一句“明日新春七十三”,点明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展望新年的到来,以及自己即将迈入七十三岁的年纪。这一句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蕴含着对生命有限的感慨。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以及对健康长寿的祈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亲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赵抃
735首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其后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宋神宗即位后,官至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晚年历知杭州、青州等地。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