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沈
大
经
吴
山
山
下
隐
君
家
,
静
掩
柴
荆
绝
市
哗
。
径
小
黑
翻
飞
去
燕
,
池
香
红
点
落
来
花
。
借
书
不
受
银
瓶
酒
,
待
客
惟
烹
石
鼎
茶
。
想
得
长
斋
依
绣
佛
,
白
云
窗
户
阅
《
楞
伽
》
。
写景
山水
田园
动物
咏物
抒情
友情
读书
节制
惜时
译文
在吴山山脚下,隐居着君子的家,静谧地掩藏着柴门,远离了市集的喧嚣。
小路上,燕子飞舞着身影变淡;池边的花儿落了下来,洒在了那些带着红点的物品上。
他并不接受任何人的银瓶酒作为借书的报酬,待客之道则是用石鼎煮茶。
想象他常常在绣佛前做斋戒,坐在白云窗户下阅读《楞伽经》。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刘泰的《寄沈大经》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雅致的画面。首句“吴山山下隐君家”点出友人家位于山水之间,环境清幽。次句“静掩柴荆绝市哗”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嚣的特点,柴门深锁,市声不闻。第三句“径小黑翻飞去燕”,通过描写小径上燕子翻飞,暗示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盎然。第四句“池香红点落来花”则以池塘中花瓣飘落,映衬出春色满园的景象,色彩鲜明。第五句“借书不受银瓶酒”,表达了主人好学不慕世俗,宁愿借书交流,也不接受世俗礼品。第六句“待客惟烹石鼎茶”则展示了主人待客之道,以石鼎烹茶,足见其对品茗艺术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两句“想得长斋依绣佛,白云窗户阅《楞伽》”,想象友人沈大经在静修之中,诵读佛经《楞伽》,体现了他的宗教情怀和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友人家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与客人的高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