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
抒情
情感
秋节
时光感怀
自然之叹
照镜感悟

译文

鬓发如飞蓬,轻易被雪霜染白。能否依旧,依旧青翠如昔,一缕一缕。
不需要感到悲伤。
草木虽无情感,却也有更迭。秋日时节,它的芳香未散尽,但寒气已经深深透底支撑着它。
像我这样的人为了忧愁,如果不会被愁容所困扰,那么造物主又是如何偏私的呢?
何况是漂泊天涯之后,曾经的梦想都已经消逝。老态渐显,镜子最先知道。
想到欢乐的事情越来越少,忧心忡忡,我过早地衰老,又怎能推辞呢?
如果我常保持这种状态,未来就如星星一般微小,我又该要何以为生?请不要频频窥探我。
相同的是那份深深的悲痛和凄凉,蔓延开来,直到长出白须。
粉黛的颜色已经改变,但江山依旧在,更让人感到悲伤。
就像那弹奏琵琶的商妇,咽下悲伤到无声之处,损害了她的蛾眉。
即使青春再次到来,我也忍不住回忆起少年时的日子。那时我醉心于插花。

赏析

这首词以镜中白发触发感慨,描绘了词人对岁月流逝、人生衰老的深深忧虑。"飞蓬两鬓,容易雪霜欺",形象地写出头发如飞蓬般散乱,白发悄然增多,暗示时光无情。“草木无情物,催换叶”进一步强调自然界的变迁,而人的青春不再。词人自嘲“能似旧,青青否”,表达了对往昔青春的怀念和对当前衰老的无奈。"不须悲"虽是宽慰之语,但随后的"况天涯漂泊后,昨梦都非"流露出漂泊生涯中的落寞与失落。词人感叹自己过早衰老,“镜先知”揭示出岁月的无情和内心的憔悴。他感慨“念欢事少,忧心悄”,表达对欢乐时光的追忆和现实生活的忧虑。“长似此,星星矣,欲胡为”直面衰老,词人质问苍天为何让自己如此早衰,流露出对命运不公的质疑。接下来,他劝诫自己“莫频窥”,暗示面对镜子只会加重伤感。词的结尾,词人借商妇琵琶的幽怨旋律,表达了深深的哀愁,以及对青春不再的痛惜。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镜中的白发,展现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岁月沧桑的深刻体验。

况周颐

205首
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中秋无月
明·王越
年年遇着中秋节,活计虽贫强自欢。不似今年贫得甚,倚栏无个月明看。
双声曲寄孟阳(其一)
明·张乔
重阳啼别妾悲秋,迢递秋心寄远愁。天际纸鸢吹断线,回头空忆此风流。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