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秋夜
抒情
秋日
情景交融

译文

译文:白鹭栖息在汀洲之上,云雾缭绕,仿佛隔着千山万水,不知何人在深幽之处独自清冷。
译文:在黄昏后传来一声低沉哀切的声响,是轻柔的微霜落在纸屏上,发出声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听笛的情景,充满了静谧与深邃的意境。首句“似隔重云白鹭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远处的白鹭汀比作隔着重重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遥远的景象,暗示了笛声的来源不易察觉,仿佛是从远方飘来的音符,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接着,“何人深处独泠泠”一句,笔锋一转,将听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笛声的源头,似乎在询问:是谁,在那幽深之处,独自吹奏着清冷的笛曲?这一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悬念感,也赋予了笛声以情感色彩,让人不禁对演奏者产生好奇和敬意。“一声幽咽黄昏后,飞落微霜着纸屏”则是对笛声效果的生动描绘。黄昏时分,随着最后一缕阳光的消逝,笛声悠扬而起,如同从寂静的夜晚中飞出,落在了薄薄的霜上,又仿佛是轻柔地落在了纸屏之上。这里通过“幽咽”二字,形象地表现了笛声的低沉与哀婉,同时也暗示了秋夜的寒冷与孤独。笛声与霜、纸屏的结合,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即在凄清的秋夜中,笛声成为了一种寄托情感、传达思绪的媒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听笛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美丽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传递出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

猜您喜欢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集孙子长草堂得园字
明·沈鍊
易遇双文玉,难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黄昏。酌酒依金谷,题诗拟兔园。深欢不能别,翻觉重销魂。
寓江州西城
宋·董嗣杲
奔忙梦落富池程,归托蘧庐恋灌城。有石醉乘新月坐,无家吟逐乱云行。衣遗母线寒针在,烧起公山晚阵鸣。邻屋酒香堪洗恨,拟栽松菊效渊明。
秋日苏黄门赵藩参过清泉精舍得池字
明·黎民表
门外何人复问奇,偶寻芳径独移时。薜萝过雨飘山阁,松桂分阴到石池。林下早抛朱绂贵,尊前共指白云期。荣名更欲投竿去,多病深惭狗监知。
次筠轩诗韵
元·马臻
幽轩列万竹,惬此冲澹襟。乃知心迹远,不在山林深。客散动秋影,鹤归分夕阴。至乐寓言外,任鼓昭文琴。
偶作寄王秘书
唐·齐己
七丝湘水秋深夜,五字河桥日暮时。借问秘书郎此意,静弹高咏有谁知。
夕阳
清·塞尔赫
东隅一望远烟生,自顾头颅感未平。暗送马蹄催倦客,明随鸦背上高城。三春雨后花无赖,九月风前叶有声。独坐闲阶惜余景,桑榆满眼不胜情。
余司隶本甫昆仲共集薛卫尉园亭池上作
明·王嘉谟
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缇骑明村落,簪缨映树檀。灵源二路泻,空翠九门寒。花鸟春将晚,山川雪后看。席移时藉草,觞荐半调兰。选胜何须远,兴言自可欢。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