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春天
闺怨
情感
思乡
思忆
写鸟
咏物
柳树

译文

春天即将过去,闲适的庭院空荡无人,柳花飘飘洒洒地落在地上,与梨花云梦交织在一起。被褥上弥漫着浓郁的香气,鹦鹉也在睡梦中。
在窗外,有小丫鬟在偷偷地数钱玩耍。她身着乌衣巷的装束,透过帘钩的缝隙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突然,美玉般的人儿惊醒了春日的沉睡。她对着镜子开始晨妆,但还未完成。
一枕残存的梦境,让人费尽心思回忆。

赏析

这首《摘红英·春闺》由清代词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闺房中的细腻画面。开篇“春将送”,点明季节与氛围,暗示着春天即将逝去,万物即将进入夏的热烈。接着“闲庭空”三字,渲染出庭院的静谧与空旷,为后续情感的铺垫打下基础。“柳花漫结梨云梦”一句,以柳絮飘飞、梨花纷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仿佛主人公正沉浸在春日的梦境之中。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衾香腻”、“鹦哥睡”、“小鬟窗外,摊钱偷戏”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春日闺房内的温馨与生机。被褥上的香气、慵懒的鹦鹉、调皮的小鬟,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乌衣巷”、“帘钩控”、“玉人惊破春眠重”等语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乌衣巷的典故,暗含着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帘钩轻轻摇动,似乎触动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使得她从梦中惊醒,重新感受到了春日的温暖与美好。最后,“菱花对,晨妆未,残魂一枕,费人思忆”四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菱花镜前,主人公尚未完成晨妆,却已思绪万千,仿佛整个夜晚的梦境都凝聚在这一瞬间。这不仅是对外表美的追求,更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主人公对春日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期待与忧虑。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日闺房中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入地挖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与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