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
江
云
江
南
春
已
半
,
峭
寒
似
水
,
冷
落
卖
饧
箫
。
柳
条
攀
更
苦
,
惜
别
无
人
,
烟
雨
送
征
桡
。
停
云
望
断
,
剩
当
年
、
锦
字
香
销
。
谁
会
得
,
河
梁
分
手
,
两
度
感
萍
飘
。
迢
迢
荒
波
渔
蕝
,
晚
火
谯
门
,
算
游
踪
难
料
。
绕
一
带
、
离
愁
不
断
,
长
短
虹
桥
。
高
楼
甚
处
重
帘
护
,
正
梨
花
、
雪
压
阑
腰
。
孤
梦
远
,
依
然
酒
醒
今
朝
。
写景抒情
离别送别
春季写景
抒情
咏物
柳树
场景描述
离愁情感
译文
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半,寒意却如冷水般逼人,冷清的街上卖着糖稀的箫声传来。
攀折柳条更加痛苦,离别无人相送,只有烟雨中船只继续前行。
望着云彩消失的方向,只留下当年书信的香气消散在空中。
谁能理解,在河桥上分别的情景,两次都让人感到像浮萍一样飘摇无依。
遥远的荒凉水波中渔夫织网,夜晚的城楼上火光闪烁,算计着游子的行踪难以预料。
一条离愁围绕在身边,如长如短的彩虹之桥般延续。
高楼深处重重的帘幕护卫着,正是梨花盛开、白雪压弯枝头的时候。
孤独的梦境遥远,但醒来依旧是今天的清晨。
赏析
这首《渡江云》描绘了江南春日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首句“江南春已半”,点明时节,暗示着春天的一半已经过去,时光匆匆。接着“峭寒似水,冷落卖饧箫”两句,以峭寒比作冰冷的水,形象地描绘出春末初夏时节特有的清冷氛围,卖饧箫的冷落则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凄凉。柳条攀折的场景,既表现了离别的苦楚,也暗含了对往昔美好的留恋。烟雨中送行的船只,更是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停云望断,剩当年、锦字香销”四句,通过回忆当年的信物(锦字)和香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锦字香销,意味着美好记忆的消逝,而“谁会得,河梁分手,两度感萍飘”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两次分别时的感伤之情,如同浮萍随波逐流,难以把握。“迢迢荒波渔蕝,晚火谯门,算游踪难料”几句,通过荒波、渔蕝、晚火谯门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夜晚归途中的孤独景象,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最后,“绕一带、离愁不断,长短虹桥”再次强调了离愁的连绵不绝,虹桥虽长,却无法跨越心中的距离。“高楼甚处重帘护,正梨花、雪压阑腰”两句,以高楼、重帘、梨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梨花的洁白与雪的覆盖,象征着纯洁与哀伤。最后一句“孤梦远,依然酒醒今朝”,表达了主人公在梦中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以及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茫然。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离别之痛以及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张景祁
137首
原名左钺,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公元一八七四年)进士。曾任福安、连江等地知县。晚年渡海去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作品贴近时代,有许多叙事咏史之作。有《新蘅词》、《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骈体文》等
猜您喜欢
宜亭新柳(其二)
清·钱载
高拂楼台下蘸池,不论长短总成伊。如何密密疏疏影,绊惹千千万万丝。桃李蹊边愁独立,风流赏处倚天知。但令相送还相见,敢向人间恨别离。
少年行
明·蒋主孝
手折章台柳,眼盼梨园花。春风故相妒,先到阿侯家。
南浦·和徐西崖赠别
清·毛奇龄
最伤心处,是红亭、载酒上河桥。多少画栏杆外,杨柳正垂条。五两南风欲度,趁申江、几曲暮归潮。奈离筵人散,赠鞭情重,双泪落征袍。此地遨游堪恋,遍亭台、春意闹花梢。长载佳人油壁.....
叹庭树
明·高启
偶移弱质傍庭皋,风露离离已便高。翻笑园中栽树者,十年犹未出蓬蒿。
幽居杂咏七十四首,自洪武十一年平原还家作也(其六十一)
明·孙蕡
如花女儿春柳腰,高歌自驾木兰桡。弯弯才见初生月,隐隐斜明第四桥。
柳蝉画扇
清·章甫
碧树无情莫乱投,绿杨烟里弄轻柔。仙虫本是清高品,拈取柳梢最上头。三眠并作华胥梦,不知消夏岂知秋。一枝可借相于足,与世无争又何求。纳凉醉客冷然善,与尔同酣午睡幽。寄语文人休.....
蒙仲书监通守温陵以戴尚书肖望李内翰元善尝历是官即西偏作室匾以西清风月宾主唱和甚盛次韵二首(其二)
宋·刘克庄
自北及南捷径行,冰厅消得此嘉名。且参光霁儒家景,谁管歌呼吏舍声。碎安道琴时好淡,种文正竹话偏清。每闻酬倡皆皮陆,耄矣无因共脍鲸。
为柳楷序班题寿意图归庆其母
明·程敏政
七十柳家母,双耳被华发。行步若飞凫,飘然有仙骨。诸子数公权,供奉广寒阙。回首夜何其,天凉桂花发。神娥海东至,荡潏凌波袜。皎皎青镜中,居然事修谒。酒酣一借问,沧溟几时竭。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