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冬日写景
抒情
自然景物
地点
剡溪
情感
离别
送别
田园风光

译文

破晓时分,我乘着小船冲破寒冷的江水前行,船夫摇动的榔声惊醒了我初醒的醉意。
我裹着布被,思绪万千地沉浸在写诗的念头中,突然打开船篷的窗户,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广阔的平原上,厚厚的冻云低垂在远处树梢之上;错落的山峦间,孤亭上方的残雪显得格外突出。
你应该知道,此行将要到达的山城离此不远,无数炊烟袅袅升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的景象。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金居敬的《剡溪晓发》描绘了清晨乘船出行的情景。首句“破晓冲寒放越舲”,写出了黎明时分,诗人冒着寒冷启程,驾驶着轻便的小船(舲);“鸣榔惊我醉初醒”则通过船夫敲击木桹的声音,唤醒了诗人的酒意,暗示了昨晚的微醺。接下来,“拥将布被萦诗思”描述诗人裹着布被,思绪随着船行而起伏,充满了诗意;“陡启篷窗列画屏”则写出诗人突然打开船篷,眼前展现出如画的山水风景,如同展开了一幅天然的屏风。“平野冻云低远树,乱山残雪出孤亭”两句,细致描绘了冬日景色,平原上低垂的寒云下,稀疏的树木显得更加冷寂,远处的山峦上还残留着未消融的积雪,一座孤独的亭子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应知此去山城近,无数炊烟到眼青”表达了诗人对目的地的期待,他意识到接近山城,沿途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炊烟袅袅升起,青烟缭绕,预示着生活的烟火气和人间的温暖。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晓行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