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云
峰
·
五
日
有
怀
淡
日
烘
葵
,
微
风
展
艾
,
愁
里
又
逢
佳
节
。
冰
簟
滑
、
鸳
衾
香
在
,
朱
门
销
凤
箫
声
咽
。
托
妆
成
、
钗
颤
金
符
,
爱
臂
玉
、
凝
光
五
丝
亲
结
。
怎
正
拟
为
欢
,
连
朝
风
雨
,
无
端
顿
成
离
别
。
强
自
随
人
看
竞
渡
,
便
粉
白
雅
黄
,
满
前
都
劣
。
愁
不
断
、
偏
遭
酒
困
,
期
屡
误
、
重
将
蓍
揲
。
也
待
托
、
鸲
鹆
传
情
,
奈
句
字
含
糊
,
未
通
人
说
。
只
暗
里
呼
名
,
榴
花
鬓
底
,
料
得
耳
轮
频
热
。
情感
佳节
写景
季节
离别
爱情
咏物
译文
淡淡的太阳照耀着向日葵,微风轻轻吹拂着艾草,我在忧愁中又迎来了这个佳节。
冰凉的席子滑润舒适,鸳鸯被里香气犹存,朱门内凤箫的声音因阻塞而变得低沉哀咽。
精心打扮后,金符摇颤的妆饰已经完成,爱人的玉臂上,五色的丝带紧紧相结,表达着深深的情意。
正想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却遭遇了连朝的风雨,无端的离别让我们分离。
勉强自己随人们去看竞渡,却发现周围的景色因粉白雅黄的色彩而变得不美。
忧愁让我无法摆脱,偏偏又被酒所困,约定的日期屡次失信,只能重新用蓍草占卜。
我也想通过鸲鹆传递我的情感,但因言辞含糊不清,无法让人理解。
只能在暗地里呼唤你的名字,榴花般的容颜藏在你鬓底,我猜你的耳轮也因我的呼唤而变得热切。
赏析
这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在节日中因思念而产生的复杂情感。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通过夏日的景物和端午习俗,如烘烤葵花、展放艾草、冰簟、鸳鸯、朱门、凤箫声、竞渡龙舟等,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词的上片以“淡日烘葵,微风展艾”开篇,点明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象,接着“愁里又逢佳节”一句直接揭示了主题——在美好的节日里,主人公却因思念而感到忧愁。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冰簟、鸳衾、朱门、凤箫声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同时暗示了主人公与某人的深厚情感关系。最后,通过“怎正拟为欢,连朝风雨,无端顿成离别”表达了主人公对相聚时光的渴望以及突如其来的离别之痛。下片则继续深入探讨主人公的情感世界。通过“强自随人看竞渡,便粉白雅黄,满前都劣”这一句,展现了主人公虽然勉强参与节日活动,但内心却感到不满足,甚至有些反感。接着,“愁不断、偏遭酒困,期屡误、重将蓍揲”表达了主人公在愁绪中难以自拔,甚至试图借助饮酒来缓解情绪,但效果不佳,反而更加困扰。最后,“也待托、鸲鹆传情,奈句字含糊,未通人说”则暗示了主人公尝试通过某种方式传达心意,但由于表达不清或对方未能理解,情感交流并未成功。结尾“只暗里呼名,榴花鬓底,料得耳轮频热”以主人公在暗中呼唤对方的名字,想象对方可能因此而感到温暖,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端午节这个特殊时刻,因思念而产生的复杂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