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曲
献
仙
音
小
径
偷
闲
,
北
窗
高
枕
,
满
眼
许
多
生
意
。
密
雨
初
晴
,
一
庭
新
绿
,
渐
觉
上
阶
缘
砌
。
谢
门
外
、
尘
劳
客
,
双
屐
休
泥
滓
。
窗
前
地
。
把
鸳
甃
、
时
时
妆
点
,
浑
俨
是
、
深
翠
氍
毹
景
致
。
高
兴
倒
芳
樽
,
便
玉
山
、
移
对
花
际
。
洒
扫
何
须
,
比
花
茵
、
一
般
风
味
。
更
罗
袜
如
钩
,
过
处
撩
人
情
思
。
写景
抒情
夏景
季节转换
花之不美胜翠绿
情趣写景
表达自然风情
静谧的田园
译文
我寻得一处小径,偷得浮生半日闲,靠北窗垫高枕头,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场密集的大雨过后初晴,整个庭院都是新绿,绿色逐渐延伸至台阶和砖砌的路面。
对于门外那些忙碌的尘世客人,我可以让他们暂时休息,不必沾染泥泞。窗前的地面,也被我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将鸳鸯瓦装饰得时时更新,它们浑然像深翠的毯子一般美丽。
我高举着芬芳的美酒,畅饮中喜悦无比,玉山般地对着花丛中倾倒,无拘无束。
无需刻意洒扫,这庭院的风味与花茵一般无二。
更有如钩的罗袜(可能是指女子穿的鞋子),走过之处都令人情思涌动。
赏析
这首《法曲献仙音》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庭院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寻求心灵宁静的过程。“小径偷闲,北窗高枕”,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寻求内心宁静的氛围。小径上的悠闲漫步,北窗下的高枕长眠,都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满眼许多生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庭院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密雨初晴”的清新,还是“一庭新绿”的盎然,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渐觉上阶缘砌”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生命力的蔓延,仿佛绿色正沿着台阶向上生长,充满了动态美。“谢门外、尘劳客,双屐休泥滓”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烦恼,保持心灵的纯净,不被外界的尘埃所污染。“窗前地。把鸳甃、时时妆点,浑俨是、深翠氍毹景致”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珍视,鸳甃(一种装饰用的石板)在窗前的地面上被精心布置,如同深翠色的地毯,营造出一种雅致而宁静的氛围。“高兴倒芳樽,便玉山、移对花际”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他举杯畅饮,将酒杯对着花丛,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洒扫何须,比花茵、一般风味”表明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泊,他认为清扫庭院并不需要过分繁琐,就像花丛一样,自然的美丽就足以令人陶醉。“更罗袜如钩,过处撩人情思”最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轻盈的脚步,如同月牙般优雅,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柔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