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
栖
曲
城
头
老
乌
夜
夜
啼
,
来
我
门
前
树
上
栖
。
作
巢
折
我
树
上
枝
,
树
枝
未
尽
风
凄
凄
。
一
朝
树
死
乌
飞
去
,
不
来
顾
我
门
前
树
。
门
前
树
死
树
更
多
,
乌
兮
乌
兮
奈
尔
何
!
写鸟
动物
情感
友情
叹息
惋惜
译文
城头上的老乌鸦夜夜啼叫,来到我门前树上的枝头栖息。
它们筑巢折断了我树上的树枝,树枝还未完全折尽,风声凄凄,令人心寒。
一旦这棵树死去,乌鸦们就会飞走,不再顾及我门前的这棵树。
门前这棵树死了,更多的树也会死去,乌鸦啊乌鸦,你们该怎么办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乌鸦与树木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通过乌鸦在树上的栖息、筑巢直至树死后乌鸦离去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与死、存与亡的循环。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乌鸦以情感,使其成为自然界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首句“城头老乌夜夜啼”,以乌鸦的啼叫开篇,营造出夜晚寂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来我门前树上栖”描绘了乌鸦选择在诗人门前的树上栖息的画面,体现了乌鸦与人类居住环境的亲近关系。随后,“作巢折我树上枝”描述了乌鸦在树上筑巢的过程,同时暗示了乌鸦对树木的依赖与破坏。最后,“树枝未尽风凄凄”和“一朝树死乌飞去”则揭示了树木最终因乌鸦的活动而衰败乃至死亡的命运,乌鸦在树死后离开,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与无常。诗的结尾“门前树死树更多,乌兮乌兮奈尔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既是对乌鸦行为的无奈,也是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乌鸦与树木的故事,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主题。
德祥
176首
元明间僧。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猜您喜欢
和张二十五春日见寄五首(其四)
宋·范祖禹
白日春台上,欢娱莫诉杯。飞花留客醉,啼鸟近人来。
鸠巢醝台乳白雏二驯扰可玩作瑞鸠歌
明·黄衷
闽中醝台昼如水,台畔荔丛光薿薿。七子巢昏雨脚斜,两片天山雪花起。耿耿西沦太白精,寒林弄日试春鸣。素鸾且莫妒颜色,舂锄琐细鱼梁横。江南书客弁伊骐,晨风吹鬓数茎丝。临淮孝子鹄.....
早春喜宛平陈健夫枉顾沙亭村居(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怜予栖遁处,谷口四无邻。白鹭须孤往,青山少一人。弄书儿女小,为道岁时新。未有蠲愁物,凭君赋绝伦。
喜鹊(其一)
宋·周南
檐牙唤起前时梦,远信凭君便有期。岁暮柴门今事少,寒暄音问不须知。
五日独游道场山却简谷函
清·王又曾
晓榜夹山瀁,蒲岸深吠蛤。未传林际磬,早涌船头塔。螺髻翳轻纱,云日递吐纳。泥巷耕牸卧,秧扉蚕妇阖。升麓苔磴纡,到寺风泉杂。山门尽胜概,曷用众峰踏。苦茗僧自供,清言竹为答。榴.....
白鹭亭和人韵
宋·马之纯
一见斯亭喜可知,风来拂拂更清微。青山坐处天开画,白鹭飞时雪满矶。何必搜奇效康乐,正应得句似玄晖。最怜别浦潮生后,须有征帆万点归。
辰州虎溪龙兴寺闻杨名父将到留韵壁间
明·王守仁
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閒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
季颜师颜谪齐州以诗寄之
宋·范正民
历下故人今何在,音书久已隔寒暄。多年别后纷纷事,何日樽前细细论。忍见风霜摧羽翮,空教江汉泻词源。圣朝宽大超前古,即有恩光照覆盆。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