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
三
哀
(
其
二
)
龙
门
后
死
者
,
旷
世
得
谈
子
。
终
老
博
士
身
,
义
风
振
闾
里
。
䃲
礴
卧
江
山
,
疏
野
气
味
美
。
薄
俗
难
使
真
,
独
负
苍
生
耻
。
上
下
数
千
年
,
衡
断
无
与
比
。
昭
代
十
六
皇
,
圣
德
系
泰
否
。
兰
台
空
汗
青
,
名
山
正
时
纪
。
较
仇
鲁
鱼
编
,
苴
笔
董
狐
史
。
甲
申
逢
世
患
,
徒
步
阙
廷
死
。
去
列
幕
府
雄
,
气
横
建
业
水
。
仗
剑
履
间
关
,
画
河
且
高
垒
。
责
我
义
公
徒
,
破
家
存
国
祀
。
悔
不
用
公
言
,
偷
活
沟
壑
耳
。
生
歌
平
陵
东
,
丘
首
高
风
起
。
抒情
怀古
咏物
励志
读书
悼亡
译文
龙门之后有新的人才出现,难得有谈子这样的人。
他的学识和品德令人敬仰,他的正义之风在乡里振奋人心。
他躺在江山之中,性格豪放不羁,有一种疏远世俗的美。
世俗的习俗难以使他显露真性情,他宁愿独自背负对苍生的愧疚。
从古至今数千年,他的德行无人能与之相比。
在昭代的十六位皇帝中,他的圣德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兰台史册空留汗青,名山正是他功绩的记载时刻。
与仇池、鲁鱼等典籍相比,他的笔法犹如苴笔之于董狐的史书。
在甲申年世道艰难之时,他徒步赴朝廷,为百姓而死。
他离开幕府后仍保持雄心壮志,他的气概横跨建业的水域。
他手仗宝剑、经历艰辛跋涉,如画河山或筑高垒防敌。
责备我时,他以义为重,宁愿破家也要保存国家的祭祀。
我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劝言,只能苟且偷生,最终落得身陷沟壑的结局。
他在世时人们唱诵平陵东的赞歌,他的高尚风范从丘首处高高升起。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嘉徵所作的《哀三哀(其二)》,表达了对一位高尚人格的深深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提到的"龙门后死者",可能指的是在学术或道德上具有卓越成就的人物,他在博士生涯中坚守道义,影响了邻里。他的生活简朴,不为世俗所动,独自承担着时代的耻辱,展现出超越常人的道德勇气。诗中将他与历史上的圣君相提并论,赞扬他的德行堪比古代贤明帝王,即使在艰难时期,他也坚持原则,徒步赴朝廷表达忠诚。他的壮志未酬,离开显赫的幕府,却以剑胆和坚韧对抗逆境,守护国家。他视自己的追随者为义士,鼓励他们为国牺牲,而自己未能采纳他们的忠告,只能遗憾地度过余生。最后,诗人感叹如果能早听从这位贤者的教诲,自己也不会苟且偷生,而是会选择高尚的生活方式。整首诗充满了对这位逝者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效仿其精神的自责,情感深沉,格调悲壮。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