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咏物
写花
情感
思乡
思念
落花
春天天气
怀古

译文

译文:在城边,有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曳,我曾多次攀折它来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译文:我既不悲啼也不言语,只是长久地凝望着你,独自发出长长的叹息。
译文:带着忧愁的露水凝结在柳叶上,垂下的柳条轻轻拂过我的发髻。
译文:落花似乎也与我一样满怀怨恨,这种绵绵不断的愁恨就像那解不开的连环。

赏析

这首诗以“折杨柳”为题,描绘了在城边柳树下,一位女子思念之情的细腻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袅袅城边柳”,以轻柔的柳枝形象地描绘出女子所在环境的静谧与柔美,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柔软与敏感。接下来,“相思几度攀”,直接点明了女子的思念之情,她多次攀折柳枝,每一次都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呼唤。“不颦复不语,长望独长叹”,通过女子的表情和动作,进一步刻画了她内心的情感世界。她不皱眉,不言语,只是长久地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叹息,表达了思念之深,无法言说的痛苦。“露叶凝愁黛,垂条拂髻鬟”,这两句将女子的外貌与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露水凝聚在柳叶上,仿佛是女子愁绪的凝结;垂下的柳条轻轻拂过她的发髻,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她内心情感的象征。这一细节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最后,“落花相与恨,不断若连环”,以落花比喻女子的思念之情,如同连环一般,不断循环,无法断绝。这不仅表现了思念的持久与深沉,也暗示了女子与远方之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难以割舍。整首诗通过对柳树、露水、落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女子表情、动作的细腻刻画,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哀婉、深情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