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和
弥
龛
感
事
白
骨
青
燐
又
一
年
,
头
颅
虽
好
不
论
钱
。
风
中
野
草
依
然
在
,
梦
里
春
闺
剧
可
怜
。
近
水
城
门
初
失
火
,
满
朝
冠
带
正
祈
天
。
管
弦
更
比
烽
烟
甚
,
我
亦
哺
糟
学
醉
颠
。
战争 怀古
思乡
译文
译文:又是一年白骨青燐的景象,尽管头颅(指人的生命)珍贵,却不能用来换取金钱。
译文:风中的野草依然存在,而梦中的春闺(可能是指故人或家人的闺房)显得格外可怜。
译文:靠近水边的城门初次起火,满朝的官员们正向着上天祈福。
译文:管弦乐的声音甚至比战争的烽烟更让人担忧,我也只好借助美酒学习如何颠倒迷茫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次韵和弥龛感事》由晚清至近现代初的女诗人吴妍因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慨。首句“白骨青燐又一年”,以“白骨”与“青燐”描绘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普遍,暗示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持续。接着“头颅虽好不论钱”,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即使生命宝贵,但在乱世中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金钱无法衡量生命的真正价值。“风中野草依然在,梦里春闺剧可怜”,运用自然景象与梦境对比,野草在风中坚韧不拔,而春闺中的女子却在梦中显得格外可怜,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脆弱与无助。“近水城门初失火,满朝冠带正祈天”,描述了政治腐败与社会危机并存的景象,城门失火象征着政权的不稳固,而朝廷官员却在祈祷求神保佑,反映了统治阶层的无能与逃避责任。最后,“管弦更比烽烟甚,我亦哺糟学醉颠”,将音乐与战争进行对比,音乐的欢愉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反差,暗示了社会表面的繁荣与内在的痛苦。诗人自嘲般地表示自己也像醉酒之人一样,试图在混乱与痛苦中寻找一丝慰藉,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腐败、生命价值、理想与现实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人性弱点与社会困境的同情与理解。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