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

)

便
写景
离别
节令
友情
思乡
秋节
季节变化

译文

客居他乡已经过了重阳节,枫叶被秋霜染得通红还在轻轻摇曳。
虽然身体衰弱多病,却勉强陪伴着同僚中的文士,感到无比凄凉又来送别你到石渠做官。
杜陵的雁群悲鸣着岁月的流逝,笠泽的鱼儿肥美,但我想念的是遥远的故乡。
我便担心从此以后我们就会长久地隔绝疏远,旧交新贵也会像通常那样互相遗忘。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送范西叔赴召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人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友人范西叔在重阳节之际离别他乡的情景。"天涯流落"四字表达了对友人漂泊远方的关切,"枫叶摇丹已著霜"则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友人旅途的艰辛。"衰病强陪莲幕客"写出了诗人自己年老体衰,但仍勉强陪伴友人,显示出深厚的友情。"凄凉又送石渠郎"中,“石渠郎”可能指的是友人的官职,此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凄凉与不舍。"杜陵雁下悲徂岁"借杜陵大雁南飞,寓言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笠泽鱼肥梦故乡"则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便恐从今长隔阔,旧交新贵例相忘"直抒胸臆,担忧今后因距离遥远,旧日的朋友可能会淡忘,这是对人情世故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友谊经受考验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