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起
思
子
虡
我
久
依
耕
垄
,
儿
方
吊
战
场
。
卧
闻
风
浩
荡
,
起
视
月
苍
茫
。
老
境
绨
袍
暖
,
贫
家
菜
粥
香
。
惟
愁
杀
风
景
,
无
酒
作
重
阳
。
田园
思乡
战争
抒情
贫家生活
译文
我长时间在田埂上劳作,而我的儿子正在战场悼念他的战友。
躺在地上,我听到风声浩荡,起身四望,只见月光苍茫。
老年人的身体穿上了暖和的袍子,虽然贫穷但菜粥的香味仍然浓郁。
唯一的忧愁是缺少赏心悦目的风景,以至于到了重阳佳节也没有酒来庆祝。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起思子虡》,表达了诗人深夜醒来时的思绪。首句“我久依耕垄”写出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农耕生活,对土地和劳动的深深依赖;“儿方吊战场”则转而关注儿子身处战事,流露出对儿子安危的忧虑。接下来,“卧闻风浩荡,起视月苍茫”描绘了诗人夜间起身所见的景象,风声浩荡与月色苍茫,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这两句寓情于景,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老境绨袍暖,贫家菜粥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即使衣衫破旧,但感受到的家常温暖和朴素的饭菜香味,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坚韧。最后,“惟愁杀风景,无酒作重阳”表达了诗人对佳节无酒的遗憾,重阳节本应举杯共饮,而他却只能独自面对凄凉的景色,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团聚的渴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陆游在战乱年代的辛酸与期待,以及对家庭亲情的深深挂念。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