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桑
孔
明
百
亩
桑
,
景
略
十
具
牛
。
岂
无
子
孙
念
,
饱
暖
自
可
休
。
种
桑
吾
庐
西
,
微
径
出
南
陌
。
三
月
叶
暗
园
,
四
月
葚
可
摘
。
戴
胜
枝
上
鸣
,
仓
庚
叶
间
飞
。
飞
鸣
各
自
得
,
人
生
胡
不
归
。
归
家
力
农
桑
,
慎
莫
愁
贫
贱
。
婚
嫁
就
比
邻
,
死
生
长
相
见
。
田园
咏物
桑树
抒情
春天
情感
思乡
亲情
田园生活
译文
孔明种了百亩桑树,景略养了十头牛。
难道他们没有子孙的念想吗?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安心休养生息了。
我在我的房屋西边种下了桑树,小路通向南边的田野。
三月时叶子繁茂遮住了园子,四月时桑葚可以采摘了。
戴胜鸟在树枝上鸣叫,仓庚鸟在叶子间飞翔。
它们各自自由地飞翔鸣叫,人生为何不回归田园呢?
回归家园去从事农业和蚕桑生产,千万不要因贫贱而忧愁。
婚嫁就在比邻而居的乡里,无论生死都要长相厮守。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种桑》,描绘了作者在自家屋后种植桑树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生感慨。首句“孔明百亩桑”借诸葛亮之名,寓言自己对桑树种植的重视,如同诸葛亮治国理政般精心规划。次句“景略十具牛”则以古代耕田工具象征勤劳和丰产。诗中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朴素理想,他并非只为子孙后代考虑,而是希望通过辛勤劳动,实现家庭的温饱自给,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种桑吾庐西,微径出南陌”描绘了家园的田园风光,春天到来,桑叶繁茂,樱桃成熟,鸟儿欢鸣,生活充满了生机。“飞鸣各自得,人生胡不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人生归宿的向往,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享受简单的生活。最后两句“归家力农桑,慎莫愁贫贱”,强调回归田园,专心务农,不必为贫贱忧虑,邻里之间的婚嫁也应亲近和睦,生死相依。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体现了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