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夜
四
鼓
起
坐
至
明
门
巷
冷
如
冰
,
生
涯
淡
似
僧
。
小
窗
愁
夜
雨
,
孤
影
怯
秋
灯
。
林
鹊
栖
仍
起
,
山
童
唤
不
应
。
悠
然
坐
待
旦
,
息
倦
倚
书
幐
。
写景
秋天
情感
孤影
写雨
人生感慨
夜晚
室内活动
译文
门户与巷道冷得如冰一般,生活过得淡然,宛如僧人一般。
在小窗前为夜雨而忧愁,只有孤影对着一盏秋灯心生恐惧。
林中的喜鹊时而栖息时而飞翔,山里的孩童呼唤我却不应声。
我悠然坐着等待天明,身心疲惫倚靠着书幔稍作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清冷场景,诗人陆游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自己的心境。首句“门巷冷如冰”形象地写出夜晚的寂静和寒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生涯淡似僧”则表达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如同僧侣般清心寡欲。“小窗愁夜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雨声敲打窗户,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忧虑。而“孤影怯秋灯”则通过“孤影”和“怯”字,展现了诗人独自面对秋灯时的胆怯与落寞。接下来,“林鹊栖仍起”借林中喜鹊的动态,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无依;“山童唤不应”则写出了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对外界呼唤置若罔闻。最后两句,“悠然坐待旦,息倦倚书幐”,诗人选择静静地坐着等待天明,疲惫时就倚靠在书卷上,显示出其坚韧的内心和对知识的坚守。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雨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陆游在困境中的淡然与坚韧,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
9386首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猜您喜欢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雨再游
明·顾璘
细雨秋尘净,林亭异昔观。清游吾屡得,密坐客齐欢。草树春无净,池塘暮转寒。殷勤岩桂色,已谢两回看。
闻猿
明·史谨
几处空山啸月明,不堪闻过两三声。谁知万里南迁客,一夜孤舟梦不成。
夜宿枣林
清·多隆阿
旅馆无人识,幽怀祇自知。孤灯听雨夜,小坐忆家时。点碎敲阶急,衾凉入梦迟。驿亭街上柳,一一发新枝。
栖霞道中示蕴山
清·翁方刚
从我负书非曰归,诗情先逐晓云飞。重阳细雨迟黄菊,六代精蓝冷翠微。远眺合教青眼共,深谈喜未素心违。洞天且莫题名姓,苔藓濛濛恐湿衣。
题澹游雨竹图
明·王恭
孤舟凉雨楚溪头,叶叶寒声镜里秋。湘水夜传金奏响,郢云朝拂玉英流。空香暗逐王孙梦,残粉深关帝子愁。鸣凤不来春杳杳,为谁遗牒向中洲。
长相思·即事
明末清初·商景兰
花影圆。月正妍。隔林啼鸟夜声传。相看情倍牵。整翠钿。拂朱弦。熏尽罗帏未肯眠。庭前霜满天。
寄曾德广
宋·邓深
懒慢多违俗,寻常倦作书。分襟还许久,为况定何如。鸿雁秋风冷,梧桐夜雨疏。相如病好否,何日过吾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