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写景
咏物
赞美
山水
抒情
秋节
坐石
乘月
节日情感
佳节情感

译文

植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们高耸于辽阔的岩峦之上。
经历了很多风雷之后,霜雪依旧未到。
树在岩间生长,各自茁壮生长、互相交错。
高大的树木和秀美的景色,在伊洛地区独占鳌头。
想象这堂屋初建之时,许多前来祝贺的燕子纷纷飞来。
醉心于陶渊明诗句的吟咏,各种鸟儿仿佛有了归宿。
那些出类拔萃、风度非凡的人啊,所知所闻无不是深奥广博的学问。
他们家中陈列着钟鼎等珍贵玩物,收藏着图史等文献资料,享受着和谐快乐的生活。
那些卑微的人会忘记年岁,追求高尚的情操,只因有了他们慷慨激昂的承诺。
尽管我不敢觊觎他们的成就,但希望能够从他们的智慧中汲取一些精华。
南面的池塘空旷低垂,水中的倒影如同衡霍山一般壮观。
抱着琴借着月光来到这里,坐在石头上独自弹奏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通过对双松堂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对植是何年,岩岩挺寥廓”开篇即设置了一幅宏伟古朴的画面,两棵松树像是岁月的见证,屹立于坚硬的岩石之间,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下来的“风雷已屡起,霜雪终不著”则是对这生长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霜雪,这些松树都未曾被击倒,表现出一种坚强与不屈。“先生立其中,偃蹇相参错”中的“先生”,或许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对某位高洁之士的称呼,表明在这样的一片环境中,有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而“偃蹇相参错”则形容这座堂宇的结构和布局,给人一种错落有致、自然而然的感觉。“高标与秀气,鼎足冠伊洛”中的“高标”、“秀气”可能指的是松树或是建筑物的修长俊美,而“鼎足冠伊洛”则形容其雄伟壮观,如同古代的鼎足一样巍峨。接下来的几句,则是一种对过去与现实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人想象到堂宇初成时的热闹场面,以及自己如今独自徘徊于此,心境万千。尤其是“伟哉拔俗姿,闻见穷浩博”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最后几句,“钟鼎列珍玩,图史谐至乐”写出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享受着历史遗迹带来的悠然自得,而“小人辱忘年,高义见啸诺”则是对自己身处世俗但心怀高远理想的自嘲。紧接着,“讳敢窥藩篱,庶遂饫糟粕”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不屑一顾,但也并非完全拒绝,而是选择了一种适度的享受。而“南池俯空旷,倒影如衡霍”则是一幅水面倒映松树的美丽景象,形容其宁静与和谐。诗歌结尾处,“乘月抱琴过,坐石幽弄作”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月光下,以琴声伴随着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艺术为伍的生活态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得闲亭
宋·许棐
柳风虽小丝丝袅,花雨无多点点香。惟有吟毫闲未得,染红濡绿一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