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庭
芳
·
题
荔
村
草
堂
图
鹿
◇
幽
居
,
龙
瞑
妙
笔
,
苍
然
画
里
人
家
。
溪
山
幽
折
,
水
木
自
清
华
。
况
有
千
头
荔
枝
,
粒
粒
实
、
结
似
丹
砂
。
柴
扉
外
,
紫
云
深
护
,
不
数
赤
诚
霞
。
比
邻
同
小
隐
,
荆
篱
枳
圃
,
略
带
桑
麻
。
记
香
分
三
百
,
风
味
偏
佳
。
好
助
研
朱
滴
露
,
诗
脾
沁
、
绝
胜
浮
瓜
。
熏
风
里
,
摊
书
坐
对
,
红
映
绛
帷
纱
。
写景
咏物
赞美
抒情
田园
夏日
地方
古画
歌表现手法
译文
鹿在幽静之地居住,龙用奇妙的笔法描绘出苍茫的画中人家。
溪流环绕的山间曲折幽深,水边树木呈现出清新美丽的景象。
更何况这里有成千上万的荔枝树,每一颗果实都饱满结实,颜色如丹砂般鲜红。
在柴扉的外面,有紫色的云气深深护住这里,它的美超过了任何一种颜色。
与邻居一同过着隐居的生活,篱笆旁边种有各种蔬菜和花木。
记住了这些美食的香气,其风味独特且佳美。
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研读诗书,享受其中的乐趣,比起吃西瓜还要绝妙。
在和煦的风中,摊开书卷静坐阅读,红色的帷幕映照出美丽的光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鹿幽居,龙瞑妙笔,苍然画里人家”以鹿与龙为引子,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神秘与自然美的世界,通过“龙瞑妙笔”点明了画作的高超技艺。接着,“溪山幽折,水木自清华”两句,直接描绘了山水之美,溪流曲折,树木葱郁,自然景色清新脱俗。“况有千头荔枝,粒粒实、结似丹砂”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荔枝树上挂满了如同红宝石般的果实,不仅增添了色彩,也象征着丰收与吉祥。柴扉之外,“紫云深护,不数赤诚霞”,紫色的云雾环绕着村落,仿佛仙境一般,比之赤霞更为美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比邻同小隐,荆篱枳圃,略带桑麻”几句,描绘了邻里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场景,荆篱围成的小园子里种着枳树和桑麻,简单而富有生机。最后,“记香分三百,风味偏佳。好助研朱滴露,诗脾沁、绝胜浮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香气四溢的三百种香料,风味独特,研墨时滴下的露珠,让人心旷神怡,比夏日的西瓜更加令人愉悦。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赞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美感。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