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抒情
哲理
赞美
写物
古琴
情感

译文

我手握着太古流传的琴,其悠扬的乐音持续了千年之久。
它的七根弦发出清冷的声音,听之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不显急促。
弹奏起《文王操》的曲调,再弹奏《宣父曲》的旋律。
圣人们仿佛能看见我弹奏的情景,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效仿他们的步伐。
大道日益沦丧,世风日下,人们都追逐着各种欲望和诡异的追求。
谁又能思考如何阻挡这颓废的潮流,让九州重返淳朴的风俗呢?
就像夔龙成为尧舜的得力助手一样,巢父和许由也会隐居岩谷之中。
无论穷困或显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这些对我来说都无足轻重。

赏析

这首诗《拟古十二首(其十二)》是元末明初诗人梁寅所作,通过古琴的妙音,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首句“我有太古琴,千载妙音续”,诗人自比拥有古琴,能延续千年的美妙音乐,暗含着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接着,“七弦何泠泠,听之非促遫”描绘了古琴演奏时的清脆悦耳,仿佛时间在琴声中变得悠长,让人忘却世俗的急促与匆忙。“一弹文王操,再弹宣父曲”提到弹奏的是文王和孔子的乐章,文王操代表了周文王的智慧与仁德,宣父曲则是对孔子思想的致敬。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景仰,希望自己的心灵能够与他们相通。“圣人宛见之,何由蹑其躅”表达了诗人渴望追随圣贤的脚步,但又感叹自己难以达到他们的境界。接下来,“大道日以沦,浇诡驰众欲”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道德衰败的忧虑,认为正道日渐消逝,人们被欲望所驱使,失去了道德的指引。“孰思障颓波,九州返淳俗”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阻止道德滑坡、恢复社会淳朴风气的思考与期待。最后,“夔龙为股肱,巢许遁岩谷”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夔龙与巢父、许由的故事,前者象征着辅佐君主的重臣,后者则象征着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高士,以此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政治与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古琴的意象,串联起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梁寅

252首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