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
怀旧
写景
抒情
端午节

译文

湘江的水带着哀怨,那无能为力的远方,楚地的云在天际千里飘荡。
灵均(可能是指古代的诗人或贤人)离去后,芳草荪荑失去了色彩,香篱(可能是指一种植物或地名)也失去了生机。龙舟上的鼍鼓声喧闹沸腾。
令人叹息的是旧时的风俗,只空夸水上的戏耍。
快乐的少年,越地的女子吴地的美女,还有那□□王孙公子们。
我曾记得南浦的芙蓉,东湖的杨柳,夕阳下歌舞升平的景象。
彩舟载着美酒,纶巾挥动着扇子,友人们一同醉倒。但现在我已白头,如蓬如卷。
我已经习惯了独自清醒的滋味。只希望将兰佩荷衣(可能是指清雅的生活或品性)从此好好打理。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梁寅的《宴清都·端午》是一首描绘端午节风俗与怀旧情感的词作。词中以湘江水带恨起笔,表达了对屈原离世的哀悼和对楚地文化的怀念。"灵均一去",灵均即屈原的字,这里寓指他的离去,使得原有的美好景象变得凄凉,香草凋零,篱笆荒芜。接着,词人追忆往昔端午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以及那些青春年少的王孙公子们纵情欢乐。然而,如今词人已届白发,只能独自品味孤独和清醒的滋味,感叹人事变迁。他决定从此专注于内心世界,像屈原一样保持高洁,"兰佩荷衣"象征着他的志向和品格。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端午节的习俗,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文化情怀。

梁寅

252首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