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送别
读书
赞美
地点
婺源

译文

第一句“乃祖当年洗日功,特书赖有紫阳翁。”可以翻译为:“你的祖先当年曾经在洗涤阳光(可能是指净化、洗涤国家或社会)的功绩中,特别要感谢的是紫阳翁(某位历史人物)的帮助。”
第二句“此邦况是渊源地,好玩遗编振绪风。”可以翻译为:“这个地方(或这个国家)本来就是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我们应该好好保存并传承遗留下来的文献,振兴过去的传统风气。”

赏析

此诗通过对祖先功业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传承的重视与自豪。"乃祖当年洗日功"一句,通过鲜明的动作意象,描绘出先辈们在光明之下勤勉学习的场景,显示出了对过往的尊敬和怀念。"特书赖有紫阳翁"则是说到诗人对于古代贤士或学者的仰慕,希望得到他们智慧的指引。这里的“紫阳翁”可能隐喻着一位高洁、有道之士的形象,通过对这种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德行双修的向往。"此邦况是渊源地"一句中,“此邦”指代当时的国家或社会,而“渊源地”则有深远的意思,这里可能暗示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强调了学习古人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最后一句“好玩遗编振绪风”,通过对古籍典故(遗编)的重视,以及对于维系先贤学问精神(绪风)的追求,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继续发扬光大这一文化传统的愿望。"好玩"在此处显示出诗人的热爱和专注,而“振绪风”则象征着对过往智慧的继承与发扬。整首诗通过对先祖功业、古代贤士以及深远文化根源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学问的珍视和自豪,以及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美好期待。

牟巘

408首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赠林大理次崖(其一)
明·严嵩
廷尉平反力有馀,昼帘朱墨更忘劬。存疑遍示诸生录,传信新刊两寺书。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