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山水
抒情
夏天
心境
赞美景物
名胜
仙境
清凉意境
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借龙华琳宫避暑》描绘了作者在清凉的山林中避暑的乐趣。首句“避暑林扉兴不穷”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环境的喜爱,兴致盎然。接着,“仙家遥借翠微峰”暗示了所处之地如仙境般幽静,峰峦叠翠。“云间鸡犬稀人迹,石上莓苔见鹤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神秘,人迹罕至,只有云雾缭绕和石上的青苔见证了仙鹤的出没,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氛围。“冰簟更寻花处月,角巾闲挂鸟边松”写诗人享受着月下花丛,或是松下悠闲的生活,冰凉的竹席和随意披戴的头巾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自在。最后,“自从心境清凉后,却笑尘中万事慵”表达了诗人避暑之后心境的改变,对尘世纷扰的疏离感,以及对这种清静生活的满足和自嘲,认为尘世的事务相比之下显得懒散无趣。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借避暑之机寻求心灵宁静的意境,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