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陈
二
林
粮
长
运
军
储
之
海
城
搜
粟
当
年
曾
作
尉
,
富
民
何
事
亦
封
侯
。
却
令
大
姓
专
输
饷
,
谁
信
军
储
借
上
筹
。
千
里
帆
樯
粳
稻
白
,
百
城
烟
水
鼓
鼙
秋
。
仍
闻
部
曲
多
穷
卒
,
此
日
遥
分
主
将
忧
。
边塞
写景
送别
民生问题
秋天主题
译文
当年搜刮粮食曾经担任县尉,富有的人因为某些事情也能被授予封侯。
然而却让大户人家专门负责运送军粮,谁相信这军需是靠精打细算筹集而来的呢?
千里江面上帆船往来,运送着洁白的稻米,各地水路间鼓声铙声齐鸣,秋意正浓。
我还听说军队中的士兵很多都是生活困苦的穷人,此时他们分担了主将的忧虑。
赏析
这首明代王恭的《送陈二林粮长运军储之海城》描绘了粮长陈二林押运军粮前往海城的场景。首句“搜粟当年曾作尉”回忆了陈二林过去的经历,他曾负责粮食搜罗,是个有经验的官员。接着,“富民何事亦封侯”表达了对富户封侯现象的疑问,暗示了社会不公,为何勤劳的粮长却未能得到同等的封赏。“却令大姓专输饷”揭示了权贵阶层专享赋税特权的现象,而粮长这样的实绩者却被边缘化。“谁信军储借上筹”进一步表达了对军需物资分配不公的不满,认为军备资金并未真正用于前线。“千里帆樯粳稻白,百城烟水鼓鼙秋”通过描绘壮丽的运粮景象和秋天的战鼓声,展现了陈二林艰辛的任务,以及战争背景下民生的艰难。最后,“仍闻部曲多穷卒,此日遥分主将忧”表达了诗人对士兵们的同情,他们生活困苦,作为主将的忧虑也由此传达出来。整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明朝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王恭
1328首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