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
游
大
仰
山
宿
东
溪
方
丈
二
首
(
其
一
)
夙
驾
踰
城
廓
,
决
策
戒
行
游
。
良
朋
欣
屡
集
,
积
潦
况
初
收
。
鸣
鸟
盈
芳
甸
,
嘉
树
蔽
层
丘
。
览
籍
眷
名
迹
,
兹
焉
获
所
求
。
披
榛
陟
危
磴
,
拂
石
漱
寒
流
。
暝
投
东
溪
宿
,
密
竹
僧
庐
幽
。
松
岭
露
微
月
,
苍
苍
烟
露
浮
。
写景
山水
动物
名胜
月夜
春游
阅读
寄宿
译文
早早驾车越过城廓,为了重要决定而戒备着去远游。
好友们多次欢聚,积水也刚好初收。
鸣叫的鸟儿充满着芳草甸子,美丽的树木遮蔽着层层山丘。
浏览书籍,怀念名迹,在这里获得了所追求的。
拨开丛生的草木走上危险的石阶,拂去石头上的尘土,对着寒冷的流水洗濯。
夜晚投宿在东溪边,那里有竹林密布的僧庐,显得十分幽深。
松岭之间微微露出月亮,苍茫的烟雾和露水浮现在眼前。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严嵩一次游览大仰山并住宿于东溪方丈的经历。开篇“夙驾逾城廓,决策戒行游”,展现了一位早起驾车穿越城市,做出决定踏上旅程的诗人形象。接着“良朋欣屡集,积潦况初收”两句,既表达了与好友相聚的喜悦,也暗示了雨后初晴的景象。“鸣鸟盈芳甸,嘉树蔽层丘”描绘了鸟儿在充满芬芳的田野上欢鸣,茂盛的树木遮蔽着层层山丘的生动画面。接下来“览籍眷名迹,兹焉获所求”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和名胜古迹的热爱与追求。“披榛陟危磴,拂石漱寒流”描述了诗人穿越荆棘,攀登陡峭的石阶,拂过石头,品尝寒冷溪流的情景,充满了探险的意味。最后“暝投东溪宿,密竹僧庐幽”写出了诗人傍晚时分投宿于东溪旁,周围是密密的竹林和僧侣居住的静谧环境。“松岭露微月,苍苍烟露浮”则以松岭上的微月和弥漫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完美地结束了这次旅行的描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猜您喜欢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
暮春游阳羡南山四首(其四)
明·唐顺之
花落已成蹊,村村绿叶齐。一园通蝶戏,千嶂隔莺啼。涧草多名蕙,山人旧姓嵇。穷欢犹未返,忽是夕阳西。
湘中杂咏(其十)
明·区大相
渔归远浦夕烟生,雁落平沙秋水明。小艇夷犹江上客,棹歌偏在月中行。
题温容村寺壁
金·郝俣
草树醒朝雨,乌鸢快晚晴。山光自明润,野气亦凄清。茗碗閒中味,纹楸静里声。此怀能自适,未要缚簪缨。
庵壁题诗
唐·许宣平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题林洞虚碧萝猿洞处
明·陈登
九峰溪上郁嵯峨,洞口阴阴长薜萝。闻道仙成猿亦去,石床丹灶碧苔多。
简溪为吏部吴主事题
明·童轩
溪上幽居敞竹屝,溪边春水净苔衣。吟抄甫里新诗句,坐买严陵旧钓矶。云去青山当户立,雨来白鸟傍人飞。也知习静真成简,游侠无劳问是非。
登海螺岩
明·释今辩
深山更有山深处,万道洪崖鸟道通。古洞梅花同雪白,傍岩枫叶染霜红。千峰隐映斜阳里,一雁低徊薄雾中。此日从师何所有,烟寒树老日空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