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
州
天
道
有
兴
废
,
神
仙
非
久
长
。
避
秦
留
怪
伟
,
多
难
此
瞻
望
。
熏
穴
兵
符
峻
,
探
丸
盗
迹
狂
。
缘
流
问
渔
父
,
相
对
涕
沾
裳
。
怀古
抒情
地点
辰州
历史
战争
译文
1、天道的运转有兴盛和衰落,连神仙也无法长久地存在。
2、避世隐居的秦朝遗民留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令人惊叹,难以忘怀。
3、在深邃的洞穴中隐藏着重要的兵符,其中暗藏着危机;那些偷取秘密的盗贼行动狂野无度。
4、我沿着溪流询问渔夫,我们相对而泣,泪水沾湿了衣裳。
赏析
这首诗名为《辰州》,是清末近现代初的学者章炳麟所作。章炳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天道有兴废,神仙非久长。”开篇即以天道无常、神仙终会消逝的哲理,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接着,“避秦留怪伟,多难此瞻望。”通过“避秦”这一典故,暗指历史上的避乱与迁徙,同时“怪伟”二字描绘了在艰难时局中人们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智慧。随后,“熏穴兵符峻,探丸盗迹狂。”这两句则揭示了战争年代的残酷与混乱,兵符的严格控制与盗贼的猖獗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社会动荡的另一面。最后,“缘流问渔父,相对涕沾裳。”借用《楚辞·渔父》中的典故,诗人以渔父自喻,与之对话,表达了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面对历史的洪流,诗人与渔父相对而坐,泪水不禁沾湿衣裳,这既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章炳麟作为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