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春天
咏物
怀古
情感
青春励志
怀旧
哲理

译文

老人心中凄惨不乐,青春年华又是为谁而来?
艺兰生长在九畹之地,谁能唤醒已经枯萎的根茎?
满眼都是盛开的桃李,一丛丛茂密相拥。
耕田种下芝草,它的花朵却迟迟未开。
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然而与我何干呢?
应当升入白玉宫殿之上,俯视黄金台下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次韵道卿残腊步游林薮草木渐有生意三首(其二)》。诗中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自然界逐渐复苏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首句“老意惨不乐,青春为谁来”,诗人以自己的苍老之感,感叹春天的到来似乎与自己无关,流露出一种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哀愁。接着,“艺兰在九畹,谁能起残荄”两句,借兰花的生长,隐喻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生命力顽强之物的赞美和向往。“桃李忽满眼,其寔亦枚枚”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桃树和李树迅速开花,满眼皆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耕田种芝草,玲珑殊未开”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尽管努力耕耘,但心中的“芝草”(象征着内心的智慧或理想)还未开花结果。“荣华竞春事,于我何有哉”一句,诗人感叹万物竞相绽放,而自己却无从参与其中,流露出一种超脱而又略带无奈的情感。最后,“当浮白玉阙,下睨黄金台”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向往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理想的独特感悟,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诗风的特点。

周紫芝

2047首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南宋文学家。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春日即事九首(其四)
宋·李廌
毛桃犹带蕊,青杏已团枝。老不禁春恼,应知老易欺。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金虎白龙诗(其四)
唐·张果
二气丹砂不足灵,真成真气用黄轻。铅中有物丹中汞,人自迷津落路行。
十二时·偶忆
清·陈维崧
绵濛二月如酥雨,做出销魂天气。更独客、冷清清地。拚只向、红篝倚。灯灺香焦,天寒酒醒,往事难提起。想那日、元夜迷藏,禊日秋千,人在绿杨丝里。更当初、戟门嬉戏。一部烟花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