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家
书
一
返
滇
中
使
,
重
嗟
故
里
违
。
老
亲
遥
在
念
,
薄
禄
未
能
归
。
雨
雪
三
冬
暗
,
家
书
累
月
稀
。
激
缄
灯
下
发
,
回
雁
隔
云
飞
。
思乡
情感
写家书
写信
亲情
怀远
译文
返回云南做使者之后,我再次感叹离开了我的故乡。
我的父母老去,仍旧念念不忘我,而我的微薄俸禄却不能支持我归乡。
在过去这三个冬天的日子里,这里风雪漫天、一片黑暗,收到的家书也是少得可怜。
我在灯下奋笔疾书回信,但是信鸽被云层隔开,无法送达。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寄家书》表达了诗人远在滇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首句“一返滇中使”描绘了诗人作为使者往返滇地的辛劳,次句“重嗟故里违”则直接抒发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离别之苦。第三句“老亲遥在念”写出了诗人对家中年迈亲人的牵挂,而“薄禄未能归”则流露出因微薄的俸禄无法及时回家的无奈。接下来,“雨雪三冬暗”通过冬日的严寒和阴暗天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温暖的向往。最后一句“回雁隔云飞”,以大雁南飞的形象,寓言自己与家书的阻隔,表达了对远方家书的期盼和对团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羁旅愁绪和对家庭的深深眷恋。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者海铅厂三首(其三)
清·郑珍
龟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妻儿閒待养,乔罐死犹随。物力秪斯数,生涯能几时。年年南北运,不见穷山悲。
清平乐
清·许禧身
彩毫留影。态若閒云静。手把一篇奇字问。权当合家欢庆。如生玉色温文。何其青鸟无痕。只道仙凡可转,终朝面壁消魂。
己巳岁除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春来依旧未阳和,生事萧条罢啸歌。孺仲妻孥花絮少,韩康母子药丸多。梅葩似雪嫌红甚,草色如烟奈绿何。岁暮苦寒喧暖日,更无名酒使颜酡。
蜀中送项斯诚同年回京
明·王越
白发慈亲七十馀,不知消息近何如。老来赖我供汤药,别后凭谁奉板舆。旅馆夜长频有梦,故乡路远久无书。君归正向门前过,为报平安莫倚闾。
邸中思家四首(其三)
明·孙承恩
不见伯兄久,荆花静晚风。平生敦手足,此日任西东。万里看鸿鹄,三冬困蛰龙。不知今夜烛,谁与一尊同。
单千兵还荆州
明·黎贞
昔挂彩帆来岭海,今佩紫绶还荆州。阃中诸将俱青眼,堂上双亲未白头。武略文韬三世业,长枪大剑平生谋。应使常何老宾客,海天云树思悠悠。
出门别妻子(其二)
清·郑世元
在家不知好,出门使心悲。娇女绕我膝,小儿挽我衣。似亦解离别,却去还复来。惟此不忍割,令我殊依依。昨日适南市,思买缯骑归。绮要机中织,蚕妇方缫丝。将丝拈作线,成衣知几时。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