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坡
晚
眺
平
坡
上
,
苍
茫
万
壑
前
。
一
僧
行
树
杪
,
诸
客
到
寒
天
。
险
骇
将
崩
石
,
清
怜
乍
坼
泉
。
翠
华
公
主
塔
,
缥
缈
碧
山
巅
。
写景
山水
地点
秋景
抒情
赞美
名胜
峨眉山
田园
译文
站在平缓的坡地眺望远方,视野里尽是苍茫连绵的山谷。
树林高处有一位僧人行走,许多客人则遭遇了寒冷的天气。
险峻的山石仿佛即将崩塌,清澈的泉水突然间显现出来令人感到喜悦。
远处可以看到那座翠绿的公主塔,它坐落在缥缈的碧山之巅。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时分,诗人站在平坡之上远眺的景象。他眼前展现出一幅广阔而苍茫的画面,万丈山谷在眼前延伸。在这静谧的夜色中,一位僧人独自在树梢间穿行,显得孤独而神秘。天气寒冷,客人们也纷纷来到这里,共同欣赏这寒天之下的景色。诗人笔下的自然景观充满了动态感,险峻的山石似乎随时可能崩塌,清澈的泉水在严寒中乍然裂开,更显其生机。远处,一座翠绿色的公主塔若隐若现,它坐落在碧绿的山顶,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和历史韵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独特感受和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何景明的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苍茫的平坡之上。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