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六
夜
月
日
夕
城
烟
敛
,
列
宿
出
复
多
。
开
轩
望
明
月
,
展
席
流
素
波
。
圆
辉
虽
少
亏
,
犹
能
遍
天
涯
。
单
居
不
为
乐
,
念
远
徒
咨
嗟
。
美
人
越
崇
京
,
高
楼
结
绮
霞
。
浮
云
暮
长
征
,
何
由
睹
光
华
。
迅
飙
万
里
至
,
霜
雾
日
以
加
。
坐
忧
桂
枝
歇
,
委
落
同
泥
沙
。
清
辉
苟
相
照
,
岂
虑
天
路
何
。
写景抒情
秋季节气
咏物
月亮
思乡情感
怀人念远
译文
日落之后城市烟气渐渐消散,繁星渐渐显露出来。
打开窗子看着明亮的月光,铺开席子好像有白色的水波流过。
圆月虽然会有些残缺,但它的光辉依然可以照亮整个世界。
一个人独居并不会感到快乐,而想着远方的美人,我只能用叹息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美人在高大的京城之中,那座高高的建筑似乎挂满了五彩的霞光。
夕阳中,天空中的浮云正在飘向远方,为什么看不到月亮的光华呢?
突然一阵疾风万里而至,带来的是霜雾日渐增加的现象。
我担忧那盛开的桂花的树枝,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掉落花瓣,会与泥沙同朽。
然而如果有明月那般明亮的光辉相照,我自然不用再为生命的归宿而忧虑。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十六夜月》描绘了夜晚城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思乡之情。首句“日夕城烟敛”展现了傍晚时分城市烟霭渐消的宁静,接着“列宿出复多”点出夜幕降临,星辰繁多。诗人打开窗户欣赏明亮的月亮,“开轩望明月,展席流素波”,月光洒在湖面,如素色波纹荡漾。月亮虽然有时会有缺损,但“圆辉虽少亏,犹能遍天涯”,仍然照亮远方,引发了诗人的孤独感。“单居不为乐,念远徒咨嗟”,他感叹独自一人并不快乐,思念远方的人而只能叹息。诗人想象着远方的美人住在高楼上,如同“美人越崇京,高楼结绮霞”,但被“浮云暮长征”阻隔,无法见到她的光芒。随着时光流逝,天气转凉,“迅飙万里至,霜雾日以加”,诗人担忧月光会被遮蔽,就像“坐忧桂枝歇,委落同泥沙”。然而,即使面临这样的困境,他仍期待着“清辉苟相照”,只要月光能照耀,就无所畏惧,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天边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天边明月迥含霜,夜夜哀笳怨望乡。一片愁心与鸿雁,秋风吹不到衡阳。
忆南窗下松桂
明末清初·彭孙贻
山窗寂寂掩双扉,松桂无人客至稀。不是子规啼不到,故园虽好未成归。
和洛州康士曹庭芝望月有怀
唐·沈佺期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象秋。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砧
宋·赵崇森
谁家夜月响秋砧,一段清愁不自禁。况是客中攲枕听,声声捣碎故乡心。
秋兴
清·袁绶
离怀何处放,吟眺晚风前。凉月淡无色,秋花瘦可怜。碧云千里合,锦字几人传。漫挹浮丘袖,閒身不羡仙。
登楼寄远
唐末宋初·李九龄
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采莲曲四首(其三)
元末明初·叶颙
吴江女娘冰玉肌,薄抺腻粉厚抺脂。兰舟荡漾翠波里,花间烂漫香风吹。莲心苦难食,食之不疗饥。藕丝短难织,织之不成衣。采莲采莲人未归,山长水远归何时。
桂殿秋(其一)秋宵
清·吴绮
梧叶冷,柳荫斜。新月横拖一缕霞。青天亦有霜娥怨,独恨狂夫不忆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