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刘
朝
信
过
饮
三
首
(
其
二
)
西
郭
栖
迟
地
,
春
风
亦
可
怜
。
落
花
寒
食
雨
,
高
柳
夕
阳
天
。
岸
帻
行
林
侧
,
移
樽
坐
水
边
。
啼
莺
如
有
意
,
数
傍
舞
衣
前
。
写景
春天
落花
动物
啼莺
抒情
寒食节
写水
山水
译文
西郭地区的人家常常驻足,春风也显得特别怜爱。
寒食节那天,落花与春雨相伴,高大的柳树与夕阳共存。
有人把头巾摘下,在林边行走;有人举杯畅饮,坐在水边。
黄莺啼叫时似乎有意为之,好像在向舞者们展示它的舞姿。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喜刘朝信过饮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西郭栖迟地”点出地点,暗示了诗人寓居在城郊的闲适生活。接下来的“春风亦可怜”表达了对和煦春风的喜爱,赋予了春日以人的情感。“落花寒食雨”描绘的是暮春时节,花瓣随雨飘落的景象,寒食雨增添了淡淡的哀愁与凄美。而“高柳夕阳天”则展现出傍晚时分,高高的柳树映衬着斜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岸帻行林侧,移樽坐水边”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随意漫步于树林边缘,又坐在水边品酒的闲适场景,流露出对自然与友情的享受。最后,“啼莺如有意,数傍舞衣前”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黄莺似乎有意陪伴,围绕着诗人翩翩起舞,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欢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问津亭联
清·吴恭亨
渔父不来,桃花何处;空亭独坐,流水自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