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张
道
夫
都
阃
病
怀
不
到
将
军
第
,
秋
清
病
起
迟
。
谁
知
平
子
后
,
复
有
四
愁
诗
。
月
幌
临
书
帖
,
风
庭
掩
戟
枝
。
东
桥
好
山
水
,
何
日
赴
幽
期
。
怀旧
秋景
山水
友情
病怀
抒情
写月
待地方之情
春天景色
译文
未能前往将军府第,秋日里病愈后起得有些迟缓。
谁又能知道在张衡之后,还有新的四愁诗的创作。
月光朦胧地照在书桌上的字帖上,风中庭院掩映着旌旗的枝梢。
东桥有着秀丽的山水景色,什么时候才能赴约前往。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答张道夫都阃病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道夫的关切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不到将军第”,以“不到”二字,暗示了友人地位显赫,但诗人并未轻易造访,暗含对其病中生活的关心。次句“秋清病起迟”,描绘了秋天的清新与友人因病起身的艰难,流露出对友人健康的忧虑。“谁知平子后,复有四愁诗”,诗人以汉代文学家张衡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赞赏,同时也寓言友人病中的愁绪如同张衡的《四愁诗》般深沉。接下来两句,“月幌临书帖,风庭掩戟枝”,通过写友人在月光下读书写字,庭院里兵器静置的场景,展现了友人的闲适生活和病后的宁静。最后两句“东桥好山水,何日赴幽期”,诗人想象着东桥的美好山水,期待与友人共赏,表达了对相聚的期盼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又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理想。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寄穆少春吏部
明·朱睦㮮
阙下投书去不返,山中种豆今何如。欲问形容向来使,臞然应似楚三闾。
赠韦八
唐·白居易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同蒋心余彭芸楣游北兰寺
清·杨垕
无数征帆向马当,龙沙北去树苍苍。去年君亦他乡客,此日谁倾地主觞。野渡春风归鸟雀,寒山返照下牛羊。赞公去后风流尽,依旧閒云销竹房。
花朝寄怀欧嘉可谢伯子黎美周诸子言念去岁同游宝莲正今日也后晤何地可期
明·何吾驺
去岁兹晨共访僧,夜深犹借佛前灯。但令作偈应无住,独喜吟诗得未曾。芳坞莺声春似故,玉沙蜡屐雨同登。看花恰到无言处,君在云山第几层。
同沈稚咸过寒山寺访旭公
明·徐熥
曲岸暂维舟,精庐访比邱。钟声闻半夜,杯影见中流。榻倚干花晚,房开万竹秋。相看成一笑,疑是虎溪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