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抒情
思乡
亲情
秋冬景象
友人之情

译文

冷风中轻轻吹来的是细密的织物,霜寒中隐约可见的是葛布做成的鞋子。
无衣可穿的我感叹着《豳风》中的歌谣,我的袍服与我一起疲惫,默默无语。
尽管所赠之物微不足道,但你的美德我难以忘怀。
你用新织的细绢托着旧物赠我,你的温情让我在寒凉中感到温暖。
你的诗作符合我的情志,我珍视它如同拂去尘埃使其焕发光彩。
虽然我们的里衣颜色不同,但我仍希望我们的外衣能同色,如同同穿一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清冷的景象,以絺绤和葛履象征衣物的轻薄,通过"无衣叹豳奏"和"同袍怠秦章"表达了对古人勤俭持衣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人们可能忽视节俭的忧虑。诗人强调了即使在物质微薄的情况下,依然要传递关爱与温暖,"物微申有赠,德音亮难忘",体现了人情的深厚。他将新布与旧素相提并论,寓意着对朴素生活的珍视,"新缣托故素,温燠念寒凉"。整体上,诗的体裁贴合情感表达,如擦拭明珠般使诗意焕发光芒。虽然身处现代社会,但诗人仍希望人们能保持淳朴之心,如同古代的黄里或褧裳,简单而真挚。

何景明

1611首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猜您喜欢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除夜客怀
明·浦源
火冷空斋夜掩霜,明朝新岁在殊方。故乡亲老谁相守,独对寒灯泣数行。
示师文二首(其一)
元末明初·王冕
生涯犹未定,归去勿来迟。故里虽云好,吾家正及饥。敬尊须重礼,对母说新诗。梅竹平安否?先书报我知。
同邓博罗登鸡鸣山时汝德司成同登
明·邹元标
鸡鸣楼阁倚层霄,我辈同登未寂寥。曾向罗浮专五岭,今从白下忆诸朝。钟山云气当窗袅,册府莺声傍柳娇。不禁乡思春烂漫,紫荆花下听鸣韶。
者海铅厂三首(其三)
清·郑珍
龟甬边炉宿,煤丁倚石炊。妻儿閒待养,乔罐死犹随。物力秪斯数,生涯能几时。年年南北运,不见穷山悲。
西江月(其二)
宋·晏几道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
清平乐
清·许禧身
彩毫留影。态若閒云静。手把一篇奇字问。权当合家欢庆。如生玉色温文。何其青鸟无痕。只道仙凡可转,终朝面壁消魂。
己巳岁除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春来依旧未阳和,生事萧条罢啸歌。孺仲妻孥花絮少,韩康母子药丸多。梅葩似雪嫌红甚,草色如烟奈绿何。岁暮苦寒喧暖日,更无名酒使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