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写景
咏物
抒情
赞美
写地点

译文

鲁国的遗迹已经变得遥不可寻,只剩下林庙的树木和城墙的荒凉景象。
梅梁上,曙光初现,霞光洒落,仿佛有影子栖息在上面;松树环绕的窗户旁,春月的光辉似乎停留不动。
老桧树曾经沐浴在周朝的雨露之中,断碑上仍然镌刻着汉朝的文学。
无需再询问传家的历史有多遥远,泰山之高、汶水泗水之长就是最好的见证。

赏析

此诗《谒孔林一首》由金代诗人党怀英所作,通过对孔林的描绘,展现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深深敬仰与缅怀。首联“鲁国遗踪堕渺茫,独馀林庙压城荒。”开篇即以鲁国的遗迹渐趋模糊,仅余孔林庙宇矗立于荒城之中,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孔林的独特地位。颔联“梅梁分曙霞栖影,松牖回春月驻光。”通过描绘孔林中梅花梁上晨曦中的影子与松树窗前春夜月光的停留,细腻地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赋予孔林以生机与静谧之美。颈联“老桧曾沾周雨露,断碑犹是汉文章。”进一步将孔林的历史深度展现出来,老桧树见证了周朝的雨露滋润,而残破的石碑上仍镌刻着汉代的文章,体现了孔子思想跨越千年的传承与影响。尾联“不须更问传家远,泰岱参天汶泗长。”以泰山之高大与汶水、泗水之悠长,象征孔子及其思想的深远与永恒,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高度赞扬与无限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孔子思想如同山川一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既展现了孔林的自然美景,又深刻地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崇敬之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史诗。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