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摘
星
岭
已
知
星
可
摘
,
须
信
路
皆
通
。
日
影
穿
云
薄
,
天
形
入
水
空
。
遥
看
梁
苑
雪
,
独
挹
楚
台
风
。
指
点
中
华
地
,
山
河
万
国
雄
。
写景
地点
抒情
励志
怀古
写山
写水
写风
赞颂
名胜
译文
已知星星可以摘取,要相信道路都会畅通无阻。
太阳的影子穿透薄薄的云层,天空的形态映入水中的空白。
远远望去梁国和苑囿被雪覆盖,独自欣赏楚地的风。
指点着中华大地,山河壮丽,万国雄壮。
赏析
这首宋朝左纬所作的《题摘星岭》诗,以“摘星”为题,描绘了诗人站在摘星岭上,俯瞰天地间壮丽景色的豪情与想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以及国家山河的深刻感悟。首联“已知星可摘,须信路皆通”,开篇即以大胆的想象,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理想的道路虽然遥远但并非不可抵达,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颔联“日影穿云薄,天形入水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日光穿透薄云,天际倒映于水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体现了自然界中光影与空间的和谐之美。颈联“遥看梁苑雪,独挹楚台风”,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远方,描述了远处雪景与近处风声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也寓意着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尾联“指点中华地,山河万国雄”,收束全诗,以自豪的语气赞美了祖国大地的壮丽山河,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骄傲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更蕴含了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自豪感,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佳作。
左纬
62首
少时以诗文闻名台州。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