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承
庵
二
首
(
其
二
)
神
封
王
爵
号
优
游
,
众
水
奔
归
祠
下
流
。
沃
若
郊
原
真
可
隐
,
悠
然
心
景
自
相
投
。
绵
绵
野
径
蟠
山
腹
,
瑟
瑟
枯
溪
泻
石
头
。
直
到
法
华
高
处
望
,
天
珍
未
许
有
心
求
。
写景
山水
抒情
秋景
哲理
悠然心态
地方风光
四季风景
译文
您的封号神灵尊贵且悠闲,各处的江水都流向您的神祠。
肥沃的郊野原野是真正可以隐居的地方,心中的景色自然与这里的环境相契合。
连绵不断的山路环绕在山腹之间,瑟瑟作响的枯溪从石头上泻下。
直到您登上法华的制高点望去,珍稀的天赐之物也不会引起您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愿望和心境。"神封王爵号优游"一句,以神话中的仙界为背景,借神封的王爵来比喻诗人超脱世俗的地位和自由自在的心态。"众水奔归祠下流"则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水流汇聚于山中古老的祭坛之下,形象地展现了山谷中的生机与活力。"沃若郊原真可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山林深处的渴望,"悠然心景自相投"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接下来的两句"绵绵野径蟠山腹,瑟瑟枯溪泻石头"通过对小路和枯溪声音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幽深、秋意浓重的氛围。最后两句"直到法华高处望,天珍未许有心求"中,诗人登上高处眺望,似乎在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或信仰。"法华"可能指的是佛教经典《法华经》,而"天珍"则象征着极为珍贵的东西,但并未明言,这里的"心求"暗含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更高境界的情怀。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
王柏
454首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踏云行·赠道人
元·王处一
砖瓦高行,冶炉妙性。琴棋书画妆銮并。錾锤绳墨与熏缝,接栽出药俱邀请。速踏云行,蓦山溪岭。长思仙路重相等。西江月下望蓬莱,逍遥乐处全真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