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
抵
潭
柘
寺
峰
峰
带
夕
阳
,
倏
已
落
山
背
。
参
差
楼
殿
影
,
远
山
藤
萝
外
。
沿
缘
白
石
湾
,
豁
开
青
莲
界
。
郁
然
松
桧
深
,
金
刹
山
门
大
。
撞
钟
千
指
集
,
洗
钵
诸
天
会
。
遂
登
般
若
坛
,
一
览
众
峰
最
。
暝
色
到
来
迟
,
苍
崖
犹
可
绘
。
寻
幽
非
易
竟
,
日
夕
亦
云
愒
。
一
觉
到
僧
床
,
潺
潺
枕
边
濑
。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佳节
秋天
悼亡
赞颂
名胜
松桧写景
译文
群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美,转眼间太阳已经落到了山背后。
参差不齐的楼台殿阁的影子映现在远山之外,藤萝缠绕其间。
沿着白石湾前行,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一个青莲般的世界。
松树和桧树郁郁葱葱,深邃幽静。金碧辉煌的山门和寺庙巍然矗立。
钟声响起,众僧齐聚,有的洗钵盂,有的供奉诸天神佛。
于是登上了般若坛,一览无余,众峰尽在眼底。
天色渐暗,但苍茫的山崖仍清晰可见,仿佛可以描绘出它的轮廓。
寻找幽静之地并非易事,日升月落也觉得时光过得太快。
最终在一座僧床上一觉醒来,只听得潺潺的水声在枕边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抵达潭柘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峰峰带夕阳”展现了夕阳映照山峰的壮观景象,接着“倏已落山背”写出了夕阳迅速沉落的动态美。接下来,诗人通过“参差楼殿影”和“远山藤萝外”,描绘了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和谐交融。“沿缘白石湾,豁开青莲界”则描绘了山间溪流旁的开阔地,以及如青莲般的清新世界。进入寺内,“郁然松桧深,金刹山门大”描绘了寺内古木参天和宏伟的山门,显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撞钟千指集,洗钵诸天会”通过钟声和僧侣们的日常活动,传达出禅寺的宁静与热闹并存。登上般若坛,“一览众峰最”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同时也揭示了寺庙地理位置的优越。“暝色到来迟,苍崖犹可绘”写出了暮色降临,但山崖景色依然美丽,富有诗意。最后两句“寻幽非易竟,日夕亦云愒”表达了诗人对探寻幽深意境的满足,以及在寺中度过时光的惬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潭柘寺的自然风光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猜您喜欢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