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后
经
明
总
兵
戚
继
光
所
作
八
角
石
亭
华
清
雨
后
问
安
回
,
徐
步
山
椒
到
水
隈
。
秋
木
荒
池
今
白
草
,
寒
花
故
垒
旧
青
苔
。
精
灵
销
散
人
何
处
,
功
业
留
传
志
未
灰
。
为
将
当
年
堪
拊
髀
,
亭
开
八
角
尚
崔
嵬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励志
写秋
历史
战功
悼亡
记梦
译文
雨后我来到华清池问安,缓缓地步行到山椒(山顶)的水边。
秋天的树木和荒废的池塘如今长满了白草,寒冷的秋花在旧有的垒砌上生长出青苔。
曾经的精灵(或指英雄)虽然消散,但他们的精神何在?他们的功业流传下来,志向尚未熄灭。
回想起当年的景象,让人不禁为之击掌欢呼。亭子虽然开了八角形,依然雄伟壮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经过明总兵戚继光所作的八角石亭时的景象与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历史遗迹的沧桑。首联“华清雨后问安回,徐步山椒到水隈”,以“华清”二字暗示地点,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雨后的清新与宁静,让人心情舒畅。诗人缓缓行至山顶,又沿水边漫步,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颔联“秋木荒池今白草,寒花故垒旧青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树木凋零,池塘荒芜,白草覆盖,寒花点缀,古老的壁垒上长满了青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无情。颈联“精灵销散人何处,功业留传志未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精灵象征着逝去的灵魂,如今已无处寻觅,而他们的功业却依然流传,志向未曾熄灭。这不仅是对戚继光等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英雄精神的颂扬。尾联“为将当年堪拊髀,亭开八角尚崔嵬”,诗人感慨于当年的英雄事迹,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豪情壮志。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但那座八角亭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风采。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主义的崇敬之情。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答河南李士巽题香山寺
唐·韦应物
洛都游宦日,少年携手行。投杯起芳席,总辔振华缨。关塞有佳气,岩开伊水清。攀林憩佛寺,登高望都城。蹉跎二十载,世务各所营。兹赏长在梦,故人安得并。前岁守九江,恩诏赴咸京。因.....
挽夏继军联
清·左宗棠
壮志挽宗邦,剧时犹带吴钩看;宦游悲末路,老去方知蜀道难。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