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见
山
楼
太
守
终
南
为
客
主
,
出
入
厌
倦
马
与
车
。
与
山
朝
夕
欲
还
往
,
作
楼
近
在
室
一
隅
。
主
人
去
久
山
寂
寞
,
正
值
青
帝
催
焦
枯
。
我
拘
簿
书
甚
杻
械
,
摆
脱
步
上
提
酒
壶
。
郊
原
犹
未
见
春
色
,
似
据
水
墨
长
安
图
。
也
知
好
景
天
更
惜
,
高
峰
常
是
云
模
糊
。
安
得
风
伯
持
大
彗
,
扫
洒
百
里
如
屏
铺
。
显
昧
万
状
古
诗
国
,
收
拾
可
秃
千
毫
书
。
我
来
愿
作
风
雅
户
,
醉
倒
坐
待
明
月
扶
。
去
家
若
有
岩
下
梦
,
免
复
夜
夜
寻
归
途
。
写景抒情
山水
借景生情
田园
抒发思乡之情
译文
地方官太守把终南山当成自己居留之地,出行常以马车、骑马为交通方式。
与终南山日夜相依为伴,又想到修座楼台来静坐欣赏其景。
因为长时间的离去,这山变得孤寂而冷淡;正好逢春神来到催开百花。
我被繁琐的公文所困,希望得到解脱后能徒步上山,带着酒壶畅饮。
田野间还看不出春天的颜色,仿佛是水墨画中的长安城。
我也知道好景常在,但云雾常使山峰变得模糊不清。
希望风神能手持大扫帚,把这里的景象清扫得明明白白如布展开。
这世界的种种现象中隐含着诗与艺术的可能,让我能提笔挥毫记录下来。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风雅之人,醉倒在这美景中,等待明月的搀扶。
如果能有一个像岩洞一样的家,那我就不用再夜夜寻找归途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庶登上见山楼的所见所感。首句“太守终南为客主”点出诗人作为地方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自然。他渴望能常常与山亲近,因此在楼中建了一座靠近居室的小楼,以便随时能往返于山间。“主人去久山寂寞”表达了山的孤独,而春天尚未到来,万物显得焦枯,诗人感叹自己被文书束缚,犹如囚徒。“拘簿书甚杻械”形象地写出他对繁琐公务的厌倦。然而,他决定暂时放下俗务,提壶登楼,欣赏郊原的景色,希望能从黑白的水墨画般的风景中找到一丝春天的气息。“高峰常是云模糊”暗示了山的高远和天气的多变,诗人期待着能有风伯的力量,驱散云雾,让美景清晰可见。他想象着将这万千景象收入诗篇,用笔墨记录下来。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醉意中度过美好时光,如同风雅之人,让明月陪伴,不必再忧虑夜晚归途。他甚至期待在梦中回归山岩下的家园,不再频繁寻找归路,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黄庶
168首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奉题李彦中所藏俞侯墨戏
宋·朱熹
不是胸中饱丘壑,谁能笔下吐云烟。故应祇有王摩诘,解写离骚极目天。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竹枝词
明·陈荐夫
荷叶田田柳叶垂,千船万船多女儿。与郎暗约花间去,不唱《竹枝》知是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