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
写景抒情
山水
借景生情
田园
抒发思乡之情

译文

地方官太守把终南山当成自己居留之地,出行常以马车、骑马为交通方式。
与终南山日夜相依为伴,又想到修座楼台来静坐欣赏其景。
因为长时间的离去,这山变得孤寂而冷淡;正好逢春神来到催开百花。
我被繁琐的公文所困,希望得到解脱后能徒步上山,带着酒壶畅饮。
田野间还看不出春天的颜色,仿佛是水墨画中的长安城。
我也知道好景常在,但云雾常使山峰变得模糊不清。
希望风神能手持大扫帚,把这里的景象清扫得明明白白如布展开。
这世界的种种现象中隐含着诗与艺术的可能,让我能提笔挥毫记录下来。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风雅之人,醉倒在这美景中,等待明月的搀扶。
如果能有一个像岩洞一样的家,那我就不用再夜夜寻找归途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庶登上见山楼的所见所感。首句“太守终南为客主”点出诗人作为地方官员,虽然身居高位,却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自然。他渴望能常常与山亲近,因此在楼中建了一座靠近居室的小楼,以便随时能往返于山间。“主人去久山寂寞”表达了山的孤独,而春天尚未到来,万物显得焦枯,诗人感叹自己被文书束缚,犹如囚徒。“拘簿书甚杻械”形象地写出他对繁琐公务的厌倦。然而,他决定暂时放下俗务,提壶登楼,欣赏郊原的景色,希望能从黑白的水墨画般的风景中找到一丝春天的气息。“高峰常是云模糊”暗示了山的高远和天气的多变,诗人期待着能有风伯的力量,驱散云雾,让美景清晰可见。他想象着将这万千景象收入诗篇,用笔墨记录下来。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在醉意中度过美好时光,如同风雅之人,让明月陪伴,不必再忧虑夜晚归途。他甚至期待在梦中回归山岩下的家园,不再频繁寻找归路,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楼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黄庶

168首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