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张
说
巡
边
端
拱
复
垂
裳
,
长
怀
御
远
方
。
股
肱
申
教
义
,
戈
剑
靖
要
荒
。
命
将
绥
边
服
,
雄
图
出
庙
堂
。
三
台
入
武
帐
,
八
座
起
文
昌
。
宝
胄
匡
韩
主
,
华
宗
辅
汉
王
。
茂
先
惭
博
物
,
平
子
谢
文
章
。
尽
节
恢
时
佐
,
输
诚
禦
寇
场
。
三
军
临
朔
野
,
驷
马
即
戎
行
。
鼓
吹
威
夷
狄
,
旌
轩
溢
洛
阳
。
云
台
先
著
美
,
今
日
更
贻
芳
。
离别
送别
赞颂
边塞
译文
恭敬地坐在殿上重新实行垂衣而治之政,长久以来一直在为国家边境之事务思考筹划。
众位朝臣纷纷讨论教育道理,士兵和武将则用戈剑来安定边疆。
派遣将领来安抚边疆的百姓,雄伟的计划在庙堂上制定出来。
三台官员被邀请到武帐议事,高官们在文昌神邸起身后各就各位。
朝臣以自己的忠诚扶持韩氏国君,强大的家族和正直的宗亲帮助了汉家王上。
相比起博学多识的茂先,我感到惭愧;而与平子相比,我的文章也显得不足。
我会竭尽忠诚,尽心尽力地辅助君王,全心全意地保护国家,抵御外来的侵略者。
三军将士们已经集结在北方的原野上,四匹马驾车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出征。
鼓声和吹奏声威震夷狄之地,旌旗飘扬,声势浩大,溢满洛阳城。
云台阁中先有英名流传,今日更是留下美好的事迹,永远传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古代军事活动和边塞生活的宏伟画面。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边疆安危的深切关怀。诗中“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一句,以动人的笔触描写了将军出征前的庄重姿态和他对遥远边疆的深沉思念。"股肱申教义,戈剑靖要荒"则展示了将领在军事训练上的严肃与坚定,以及他手持武器镇守边疆的坚毅形象。"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表达了将军受命安抚边境、展现英雄气概的情景。接下来的"三台入武帐,八座起文昌"则透露出军中对将领的尊崇和庆祝胜利的氛围。诗人通过"宝胄匡韩主,华宗辅汉王"一句,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将军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茂先惭博物,平子谢文章"则是对历史英雄与文学才能兼备的人物表示敬意。"尽节恢时佐,输诚禦寇场"表达了忠诚和勇敢的精神,以及将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描绘了战争前夕军队集结、准备出征的紧张气氛。"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则以激昂的乐声和飘扬的旗帜形象,再次强调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胜利。最后,"云台先著美,今日更贻芳"表达了诗人对将领过去功绩的赞颂,以及对他未来又将创造辉煌成就的期待。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英雄将军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边疆安定与民族团结的重视。
李隆基
74首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大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知晓音律,仪表雄伟俊丽。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且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避讳康熙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